第A25版:悦读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7月2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猜中故事的结局了吗?

【文/停云】

本期主题:推理

推理小说是作者和读者的智力游戏,作者给出问题,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去一一求解。犯罪凶手在故事的叙事中总是隐隐约约,不显山露水,到最后才爆发出罪恶的面目。根据作者提供的线索,读者运用科学的逻辑推理,拨开疑云迷雾,揭示案情和破案,如果最后读者的猜测和作者给出的答案一样,那就是“天才的殊途同归”。

曲折离奇的情节固然能够调动读者的好奇心,不过随着推理小说的风靡和发展,许多作品已经突破了本格推理传统的悬疑叙事框架,深入到对人性的描绘与剖析中,他们创作出的故事不仅给人思想方法上的启发,还能给人情感情愫上的震颤。

《罗马帽子之谜》

作者:[美]埃勒里·奎因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4

《枪战》夸张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有些粗鄙,有点不入流,但总而言之,能使看戏的观众心满意足。

埃勒里·奎因,推理小说史上一个非凡的名字,这个名字背后隐藏着曼弗雷德·本宁顿·李和弗瑞德里克·丹奈这对表兄弟,他们创作的长短篇作品超过40部,包括9部“国名”系列和4部“悲剧”系列,这些作品被公认为推理小说史上难以逾越的佳作。其中,《罗马帽子之谜》是他们的处女作。

《罗马帽子之谜》根据纽约市警局档案的真实记录改编而成。 奎因坚信这样一句格言:事实往往比虚构更离奇。因此,他们往往将有趣的调查记录下来,为撰写提供素材。这部作品显露出奎因的一些特点:巨细无遗地描述案件事发现场的调查过程、调查中难以解释的谜团、标志性的“挑战读者”环节等。小说中艾勒里关于帽子消失的一番推理相当出彩,奠定了奎因的推理中注重细节描述和逻辑推论的基调。

《书楼吊堂》

作者:[日]京极夏彦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4

凡事若是只朝着目的地径直过去,那就太没意思了。偏向那边,晃到这边,有时拐进岔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才能增广见闻,才会有新的发现。

这间名叫“吊堂”的书店,出现在明治时代的东京郊外,店内一片昏暗看不出有多深,有一种延伸至无尽处的错觉。书店主人是一个一袭白衣、不明来历、绝尘拔俗的书痴,他引导前来探书的客人道出过往,解开封印的记忆。人与书一旦相遇,书和人都活了过来。

“吊堂”主人被设计成一个“不为成长、不为进步,仅仅因嗜好读书而读书的人”,他对阅读的理解让人耳目一新,他认为:书本是坟墓,阅读自己并不能弄懂的书,就像祭拜陌生人的坟墓,完全不会将读到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血肉。人需要邂逅真正属于自己的书,“如果认为只有书里记载的信息有价值,那么是不需要书的”。

《当且仅当雪是白的》

作者:陆秋槎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3

普通也是很珍贵的东西,而且若不珍惜,很快就会失去。这个道理,大家都是经历过很多挫折和屈辱之后才明白的。

在作者的精巧推理中,读者可以积极愉快地转动自己的大脑,在新旧两宗密室案产生的化学反应中,通过两个案子在某处相互印证而导出凶手。而在冷静的推理中,隐含着的却是对青春的拷问,能够激起经历过或正在经历青春挣扎的读者们内心的震颤。

在洋溢着青春气息的高中校园中:学生会更新换代、住校同学间吵闹、老师与学生周旋,还有那些友谊爱情的萌芽。这些东西似乎是青春年少时光里特有的,被赋予了无限的意义,然后在某个时刻,迎来了白雪也覆盖不了的结局。

《无证之罪》 

作者:紫金陈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6

如果一个案子非常复杂,就像数学上高次方程,理论上是无解的。唯一求解的办法只有,你先大致猜测未知数的解,然后把解代进去,验证你的猜测。

一个犯罪高手,总是故意留下一枚指纹和一张字条——“请来抓我”,除此之外,没有丝毫破绽。一个侦探超人,面对高智商赌局,眼花缭乱的迷局,层出不穷的杀机,疑难如一道无解方程,他该如何着手解密?精心布置这一场无证之罪的真凶,是要设计一个巧妙的陷阱,还是深藏着更不为人知的秘密?

警察、杀手、黑帮、马仔、律师、医生,所有的人物设定浑然一体,和整个故事一座城池天然契合,即便反派也有血有肉,充满真实气息。故事既有高智商的精彩对决,又有虐心且出人意料的反转结局,还有很多尚待解决的悬念消逝在浓浓的迷雾中。

《一朵桔梗花》

作者:[日]连城三纪彦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0

一朵桔梗花,只要放到阳光下,便可恢复那种纯白色。

可是一旦开始枯萎的花,除了听任它朽坏以外,不会有什么办法……

全书的九篇故事,都在描述抉择中人那种正负面情感对撞的复杂情绪,这些情绪不得纾解,以各种方式转化、 投射、燃烧,最后走向了灭亡。故事中这些美丽动人的女人,无法掌控短暂而脆弱的生命,一切美好都将如花朵凋零,留下的是一缕永远无法抹去的幽香。一个个孤单女子的身影渐渐远去,似桔梗花瓣般,忽来微风便可能随风飘落。

这本书超越了一般侦探小说的范畴,不应只以推理、诡计或布局等来衡量。在小说集第一篇的开头,描述了这样一个意象:在真正的繁华和最后的毁灭之间,人们像赴死一样赶来寻欢,只求一夕的快慰。在那充满烟雾的雨中港口,人们对事物即将雨打风吹去浑然不知,欢歌笑语,格外凄凉。小说讲述的,就是这样一种绝望的狂欢——透支生命,焚尽盛放,求得最后一个瞬间的光亮。就好似黄昏时转瞬即逝的绯红浮云一般使人万分哀婉。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