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设计荟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7月2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影子”艺术家 眼中的光明

【文/冷梅】

    山下工美

既要乐于学习新事物,又要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熟悉的事物。身为一名艺术家,我试图通过我的作品来处理这些问题。

——山下工美

山下工美的作品一直在欧美的重要展览和美术馆展出。欧美的艺术评论家们给了她很多杰出的头衔,美国艺术网站“My Modern Met”把她评为21世纪最杰出的十大前卫艺术家之一,是和草间弥生同等重要的日本当代艺术家。

2018年7月6日—10月14日,“浮光掠影·山下工美特展”亮相环球港4楼。这位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用“影子”创作的艺术家,将她在中国大陆的首次个人作品展置于上海,内容涵盖了其所有系列的作品。

山下工美习惯用简单的媒介创作光影的艺术,勾勒出不同的轮廓和人物样貌。抽象的影子在她手里转化成一张张生动的脸,细微到下巴上的几根胡茬,婴儿绵软的眼皮,女孩坐下时些许叠起的小腹……山下工美曾这么解释她的作品:“我在创作时发现,当熟悉的事物转化为不能由习俗定义的东西时,它们其实向我揭示了生活的其他维度。我的艺术创作让我意识到,我们只看到了通俗生活中极微小的片段,而这些片段其实是无法估量的宏大。” 

Qa 生活周刊×山下工美

用好奇心打开艺术灵感

1968年,山下工美出生于日本高崎市,随后一直生活在前桥——一个距离东京一个多小时火车车程的小城市。孩提时代的她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她时常仰望着繁星密布的夜空,入迷地忘了时间;清晨的第一束光照亮天空时,她会兴奋地摇醒身边的人,指给他们看薄雾下的穹宇,温柔的千姿百态。山下工美对生活有着最温柔细腻的捕获,就像她的艺术作品,珍贵、细致,且寓意深远。 

她用光影来作画,抽象的影子在她手里转化成一张张栩栩如生的脸,他们都是最普通的人,来自最平凡的生活,可山下工美却抓住了平凡中的花火,创作出生动的艺术作品。如山下工美所说,在她信仰的价值里面,艺术只是生活的片段,是情感的只言片语,真正伟大的是生活和人自身,她的艺术就是为了让人看见那些在平庸生计里被人遗漏的重要片段。 

山下工美回顾她的学生生涯时曾说:“我的生活和旅行总是结合在一起,就像我在创作时,需要伸开双手去感受世界,也要合上心门凝听体内的共鸣。”山下工美习惯在大自然和平凡生活中寻找灵感,所以在艺术创作的过程里,她依然能保持学生生涯时对艺术的敏感纯粹,也能在多元文化环境的长年浸染后,讲出更成熟丰沛的故事。可以说外界赠予的头衔和评价丝毫没有打破她一贯低调的生活,对艺术的认真和敏锐才是其作品最重要的特质。 

Q:能谈谈你是如何成为一位艺术家的?

A:我出生于东京旁的小镇,直到高中时到美国当交换生。母亲学的是时尚,她会为我和两个姐妹设计衣服;父亲是对日本传统工艺有浓厚兴趣的雕塑家,也是一位工业设计教授。他很会画画,每天他向我们解释事情时,都会运用铅笔和纸画出简单而美丽的图案。父母皆对我有影响。从小当我一个人的时候,只要让我画画或动手做些东西,我就会感到非常开心。事实上,父亲将我取名工美。中文字“工”意指创造或生产,另一字“美”意指美丽。也许是父亲给我施了魔法!我很幸运,我的父母从来不曾因我创作了“不实际”的作品而质疑我。相反地,他们给予我全力的支持,我从来不曾因选择成为艺术家而感到焦虑,我一直都能持续地做我最喜欢的事。

Q:什么是影响你创作的最大主因?

A:我觉得在日本出生和长大,可能对我的作品影响最大。从直观上讲,俳句诗歌、插花、禅宗花园中所见的返璞归真的日本审美,还有日本工匠所展现的专业工艺,这些传统无疑在我的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而思想上,我生活在一个同时有两个相反的意识形态共存的国家,接纳佛教、神道教两个信仰的精神和一种疏远同质的心态。我一直向往一个能包容所有人种及各种想象的地方,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被吸引到芝麻街上,也是为什么我决定在年轻的时候来美国。

艺术创作与思考 

西雅图艺术博物馆、现代艺术副馆长Vicki Halper如此评价山下工美的作品:当我们看到山下工美巧妙的艺术作品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一般我们对影子的理解是:在夜色里,栅栏会在人行道上形成一系列平行线条的影子,街上小女孩的影子会像她的双胞胎似的,鬼魅般地跟在她身边。但山下工美希望质疑我们所有的预期,所以她开始揭开实体与阴影之间的面纱。例如她从侧面将光投射于一堆散落墙上的木质字母上,投射出的阴影不是混乱的线条和曲线,而是一个精致的人物头像。这个头像是我们没有预期到且奇妙的形象。字母跟光影怎么可能创造出这样的结果?显然我们看到的比我们预期的要复杂得多。 

山下工美在学生时代曾旅居各个国家和城市,像所有年轻人向往的生命一样,她边走边看,因为选择了艺术,也选择了自由而独立的生活。十六岁那年她从日本到美国,在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小镇上住了一年多,随后就展开了旅行学习的生涯。她先后在佛罗伦萨的美术学院、西雅图考尼什艺术学院和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学习,完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的课程。毕业后至今,一直生活创作于纽约。 

山下工美的第一件光影作品,是她在1992年于西雅图康沃尔艺术学院学习时创作的,那是用三个抽象的物品,投射出的一对夫妇拥抱的粗略阴影。隔年她试着用一些木头创造出人像,但塑造出来的结果是一个轮廓难以辨识的东西。然而到了本科毕业展览上,她已经能充分掌握创作光影效果的技巧。她趴在地上努力雕刻大量字母,改变每个字母各自的深度、位置和光的角度,直到清晰的轮廓出现。 

Q:你似乎主要是利用光源形成阴影的方式创作,是什么吸引你以这种形式创作?

A:我喜爱观摩光影的无穷变幻。记得那个深秋的下午,我坐在家中的露台上,夕阳西下,橄榄树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树影婆娑,枝叶摇曳。随着投射在地面的树影逐渐拉长和消退,光线的颜色也从温暖的橙色变为清凉的蓝色。在几乎单色的风景中,那棵树静静伫立在我的面前,我幼小的心灵,质疑着万物的永恒和短暂。对我来说,光影是生活的另一个维度,或许它是比拥有更真实的东西。

Q:可以讲讲《弦》这部作品的创作灵感吗?一堆钉子和一些丝线也能绘出如此复杂精妙的图案?

A:《弦》这件作品的灵感来自于一次夏威夷拜访好友的过程。当时,我和朋友从餐厅离开时,骤雨才息,能看到远方有一道很美的彩虹。我立刻被这美景震慑住了,脑海中即刻浮现出我外甥女的样子,并牢牢地记住了这幅美景。回到纽约后,我立刻用七条代表彩虹的线,来勾勒出我外甥女爱奈的模样。

质疑刻板僵硬的信仰

山下的许多作品都透出了她对于僵硬化定义的厌恶,和对人类认知方式的思考。她的肖像作品提出了“人类只能以有限的方式分类事物”这个问题,光影系列则持续探讨了“知识的可靠性及永久性”。 

1995年她创造了一个雕刻的感叹号,在墙上却投射出了问号的影子,艺术家的巧思向我们揭示了事物的多样性,也让观众发现了人类对事物认知的匮乏。我们在没有光和线索的情况下,已在心里预设了一个可能看到的形象,但你期待的足以解释你见到的吗?影子在何种情况下才是真实的?留在观众心里的是漫长的沉思。 

对于山下工美而言,丑陋来源于人类认知里的刻板印象和僵硬的信仰,而美丽存在于改变里。当她谈到“美”的时候,她描述了可变的天空,英国田野上的云彩,午夜森林中漂浮的白玉兰,阴影在那些可流动的变化里都留下了美丽的瞬间。 

一个破裂的圆如何产生一个完整的阴影?如果山下能想出如何做到这一点,她会将此作品取名为“解脱”。对她而言,一个完整的圆意味着分离的结束,约翰·列侬的歌曲《想象》其实是对乌托邦美好的文字化。在这样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与非物质,实体与影子都能握手言和。 

Q:作为艺术家,创作是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吧?

A:我喜欢那些没有具体形状的东西,比如云彩、水流、影子和人性的善良。我一直在世界各地游历,也在不同的地方居住过。我早年的生活受到宗教争论、种族歧视、误解和偏见的影响。在青少年时期,当我对传统观念感到失望和困惑时,便开始领悟到一个道理:既要乐于学习新事物,又要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熟悉的事物。身为一名艺术家,我试图通过我的作品来处理这些问题。我开始使用字母、数字和影子来说明,我们总是倾向于把看到的东西通过转化成已知的东西来进行定义。当熟悉的事物转变为无法由传统定义的东西时,它们便向我们揭示了生活的其他维度。我希望借助我的作品提醒大家我们是如何预先感知自身周围和内心事物的。我们很容易被动地求助于准备好的信息。而人们往往会不加质疑地接受知识、理念和价值观。

Q:你希望接下来的发展或创作领域是什么?

A:在纽约居住了十年后,我决定搬到乡村,在那边我可以找到一间小巧的房子还有一片土地,还可以盖一间我自己的工作室。现在我已经找好了地方,也完成了工作室的设计。今年秋天我们就会开始搭建,然后很快我就可以在午夜灵感来袭时,穿着我的睡衣走进工作室创作啦!这对我的创作生活来说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改变。我还不知道接下来我会做出怎样的作品,但我对未来一切的可能性都感到非常兴奋!

山下工美

•日本当代艺术家

•被美国艺术网站“My Modern Met”评为21世纪最杰出的十大前卫艺术家之一

•其作品在世界各地顶级美术馆展出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