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设计风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7月1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显而易见的平凡与不凡

【文/周琳琳 图/资料】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2018届学生毕业设计展现场作品

    柔和低饱和的色彩 亲和柔软的橡胶材料

    姚齐喆

“在一个技术以指数方式飞进的时代,在一个创新变得越来越平凡甚至是无所不在的时代,可能以一个主题去统领一系列不同维度的设计创新作品的方式,已经变得不那么必要和有效了。”这是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毕业设计展策展人、工业设计专业负责人刘震元的想法。于是,甩掉了主题“包袱”的同济设创学院的毕业设计,让我们看到更多显而易见的创新。

德鲁克对创新做过如此评价:一项创新所能赢得的最大赞美莫过于人们说“这太显而易见了,为什么我就没有想到呢”。或许对于一场毕业设计作品展来说,去掉主题的“统领”,让观众更能记住的是每一件优秀作品。本次毕业设计作品展览正是以“无题”为主题,希望以一种“弱化主题”的方式,去强化每一个看似平凡的创新,去反思和传达所谓创新的本质。其实“创新”并没有什么绚烂的标签,也没有什么灵感的捷径,而是深深扎入最真实的世界中,在实践中点滴积累,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熊彼得曾说过:“创新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2018年的毕展作品中,防止儿童在公共场合走失的系统、情绪医生儿童教具、永久鲜生物流电动自行车、数字首饰设计、乡村公共空间再生与体验设计、“盒马鲜生”办公楼概念农场原型设计、路虎越野共享出游交通工具内外饰设计、面向社区更新中的不同利益相关者而提出的不同的协作式社群营造的解决方案和空间体验方案等作品,无不体现了2018届学生们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对设计与创新的学习成果与感悟。这里选择的四个毕业生的作品均来自于工业设计专业,同时它们也是此次毕设的优秀作品。

来自“安拉小象”的安抚

雾化治疗是儿科呼吸道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安拉小象'儿童雾化治疗安抚套组”在现有雾化治疗产品基础上,通过改变雾化器连接形式,用可自由弯曲伸缩的连接管使雾化器和面罩分离,优化了产品布局,使雾化面罩更易于舒适佩戴又不易挣脱;同时对分离后的雾化器运用了“cosplay”策略,采用了可爱且与情境相符的大象造型,弱化患儿被迫接受治疗的消极体验,缓解他们对医疗器械的负面印象和恐惧情绪,从而让儿童雾化治疗获得更好的体验和更高的效率。

Qa 生活周刊×姚齐喆

作品:“安拉小象”儿童雾化治疗安抚套组

Q:为什么会选定儿童雾化治疗套组这样比较专业,又并不常见的作品类型?

A:在毕业设计选题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刘震元老师指导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无哭声’计划”。这是一个需要将儿童和医疗两方面合并考量的题目,作为毕业设计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在选题确定后,我们前往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进行了实地调研,像用“放大镜”般寻找工业设计可以介入的痛点。就是在这几次调研中,我逐渐将视线投向了病患多、“哭声”集中的雾化室。这不仅是由于我小时候也曾接受过雾化治疗,还因为我在雾化室中观察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发自内心地希望自己提出的设计方案可以使这里的“哭声”少一些,“笑脸”多一些。

Q:你觉得未来工业设计会对医疗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和改变?

A:我觉得医疗领域的未来会更加重视提升病患以及医护工作人员的体验。这不仅需要对医疗器械本身做出改进,还需要更多“外围”的产品以及服务支持。所以更多的“微创新”会涌现出来,比如医院环境中的照明设计、病人以及家属接触到的任意实物(座椅、担架、治疗床等)。在考虑到各方面实际因素的前提下,它们会使身处医院的人们从紧张焦虑的情绪中得到缓和,提高治疗的效率。工业设计在其中将会继续扮演一个不可或缺的重磅角色。

让旅行收获一路风景

路虎Vision 2030是一款强调移动乐趣的概念车。在其越野共享服务系统下,年轻人渴望打破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传统"旅游模式,他们把目光投向移动中的乐趣,并且希望旅游能慢下来。基于此,再加上设计者对2030年的畅想,“剧院观景”的设想被提出了:通过可以完全打开的车顶,把人的坐姿解放变为站姿,获得更大更自由的视野;同时通过无人机制造全息投影,来改变和丰富景点与公共道路的视觉体验,比如用它来讲故事、改变时令景色,甚至玩游戏等等。 

Qa 生活周刊×黄子豪

作品:路虎越野共享出游交通工具外饰设计

Q:请谈谈设计交通工具外观的特别之处。

A:我认为交通工具的外饰设计更偏艺术性,因为汽车外饰设计会更多考量美学因素。简单来说,好看的车会成为经典也被视作艺术品,难看的车会直接导致销量受到影响。另外交通工具的设计也更加复杂,涉及到的零件数量很多,同时对造型的要求更高,各种复杂曲面的衔接非常考验三维空间的想象力,所以交通工具设计会自成一派。

Q:越野车,又是共享车,对设计有什么新的挑战?

A:越野很常见,共享很常见,但是两者加在一起就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因为共享的使用情景发生了明确的转变,以往的城市用车环境被替代了。对于新的用车环境,相对而言我们都比较陌生。但是我们通过了一些深入的访谈和对目标用户的问答得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一步筛选和分析得到了一些趋势。比如我加上了侧面护板这一保护性的设计,为车辆拥有者的共享行为打消部分疑虑。

竹蜻蜓的问候

“朗月清风”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的竹蜻蜓,是一款既能固定又能便携的灯具。它有着神奇的平衡感,可做台灯、壁灯、落地灯。设计师的演绎使传统中的智慧能够以现代化的方式呈现,并且契合在家居生活当中。运用平衡的原理,它与人有着紧密的交互。它仿佛能够浮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也可被随时取下,让它站在你的指尖,或者任意一处,照亮眼前的世界。它将为家居生活带来充满诗意的体验,为当代人的生存试着找寻仿古逸趣。

Qa 生活周刊×李婷婷

作品:“朗月清风”灯具设计

Q:“朗月清风”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A:在一个中外学生共同探寻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项目中,我完成了设计。到了为作品取名的时候,我开始犯难了。我就盯着建模界面一直看,看到半夜倒是品出了点儿意思。它的形态如月上枝头般,再结合我的设计,“朗月清风”的名字就呼之欲出了。我参加了这样一个很中国、很传统的项目,但我却一直在避免用传统的眼光、材质、手法去完成作品。可在我遇到了问题时,我又会转过头来向传统求助。我听过很多讲座讨论中国设计师的身份认同和使命,同学们之间也会不断地交流争论。我觉得顺其自然就好,我们成长的、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自然流露出来的,就是中国风。

Q:你认为像灯具这样的常用物品,在未来要具有怎样的设计要求或趋势,才能脱颖而出?

A:以学生身份来做设计,我尚无自信去预测未来,有时更会自我怀疑。但我想这种无拘无束的自由应当也是最宝贵的。我现在还更偏向是一个体验型的设计师。我要真实地经历过,有需求,充分理解,才有动力去做设计,才能传达真情实感。

“玩工具”的时代到来

随着DIY(Do It Yourself)受到DIFM(Do It For Me)浪潮的侵袭,现代人使用工具的场景越来越少,工具也逐渐被遗忘在家中的角落。因此,设计者试图为工具本身创造出一个可以被直接使用的场景,让人们可以如玩玩具一般“玩”工具。这并非从现有的使用体验出发,而是创造一种新的体验,让人们享受“玩工具”这样一个过程。“像素”是一套巧妙的工具套组,其不同的功能模块既能满足日常所需,又提供了各式各样的拼接可能,让使用者享受创造的乐趣,进而创造一种新的工具符号。 

Qa 生活周刊×罗国荣

作品:“像素”模块化工具套组

Q:在得知毕展没有“主题”后,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怎么理解“没有主题”?

A:我当时比较期待策展团队怎么去诠释这个主题,因为“没有主题”是可以有多种理解的。对我来说,“没有主题”其实挺符合学院一直以来非常开放的教学理念的。我们2018届学生经历了特别多的变革,有各种各样创新的课程尝试。但最重要的是,学院对我们的限制很少,我们有很多机会去表达自己,每个人都可以表现出每个人的特质,所以“没有主题”也意味着每个人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主题。

Q:为什么选用“像素”作为主题?

A:第一,像素作为由一个数字序列表示的图像中的一个最小单位,可以被排列组合形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其多样性正是这套模块化产品的核心特点之一,像素的拼接方式也对应了不同模块的拼接交互方式。第二,选用“像素”是为了设计语言的统一,以及让每个模块的地位相对平等。所以我为作品的外观营造了一种很规整的像素方块的感觉。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