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目光之城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7月1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中人,山外楼。

【文/董群力 图/k教授提供】

    南阿尔卑斯山和山中之人。

    凛冬富士一景。

    东京的浅草寺。

山依然是巍峨的山;楼依旧映着落日余晖和万家灯火;至于人,也还是那个人,继续穿行在城市与自然的“秘境”之间。

在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山脉间,有一条鲜为人知的山道。与这一地区的知名程度相反,这条山道的游客稀少,拍摄者更是寥寥无几。它像是一场低调的考验,只有亲身跋涉的人,才有资格一窥这“秘境”中的美景。

一个叫姜凯文的摄影师路过这里,浮云之间、雪山之巅的绝美景象让他流连。他举起相机,将这幕景象定格下来。当他离开这里,回到自己熟悉的城市,却至今不知道这个雪山“秘境”叫什么,也未在其他人的作品中再见它的身影。这片刻惊心动魄的美,像是一场烟消云散的梦境,偏偏它就在那里,真实地存在着。

姜凯文有一个很“学术”的笔名,叫“k教授”。不过他的摄影之路,却没有那么“严肃”,只是因为想要一个相机,只是因为喜欢绘画,而摄影刚好能成为这个爱好的延伸。大多数的风光摄影师,偏爱山川湖泊、星空雪山,k教授亦是如此。只不过,在他的镜头里,山外可以有人,人行处有楼,而楼外又见山里风光。三者形成了微妙的交集,彼此依赖对方所营造的氛围。

然而,三者也是各自独立的个体。就像,山依然是巍峨的山;楼依旧映着落日余晖和万家灯火;至于人,也还是那个人,继续穿行在城市与自然的“秘境”之间。

在他的镜头里,山外可以有人,人行处有楼,而楼外又见山里风光。

Qa k教授 风光&建筑摄影师

Q:在你的很多张建筑和自然风光的照片中,都能看到人的身影,为什么会加入这样的元素?

A:我更喜欢把自己融入到环境中。在拍摄时,人所占画面的比例会小一些,但又不是完全被忽视。人在环境中,一定会和某些东西产生呼应。人的站位、动作,也是创作的内容之一,这和单纯地拍摄风光,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Q:在拍摄建筑的时候,除了呈现细节,也很注重风光对建筑氛围的烘托?

A:拍摄古建筑,会更倾向于拍它在环境中的感觉。而拍现代建筑,更多会考虑怎么去展现它的外立面或是内景。我在拍摄古建筑的时候,会尽量避免它的本体在画面中的比例过大,通常会运用更多元素。比如,在拍摄徽派建筑的时候,近处有油菜花,远处是起伏的山峦,把风光摄影的一部分,融入到建筑摄影之中。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