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设计风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2月0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造,“燥”起来

【文/董群力 图/李亚辉 朱晔】

“手造”是一种需要“动静结合”的生活方式,保持着想象力和创作的欲望,才有“从无到有”的另一重改变。

近年来,有一个词汇很红,叫做“造物”。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所谓“造物”,精髓全在于一个“造”字之上。古人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造物”可以是一个更宏大的概念。《周礼•考工记》的创作时间,虽很难有精确的判断,但现代人解读《考工记》的时候,认为其中蕴含着对传统“造物”观念的论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之概念被逐渐缩小,变得更广而泛之,它可以指代一件手工艺品,可以指代一门艺术,甚至可以指代一种观念。在这个时代,“造物”这两个字更代表一种状态,即从无到有的过程。 

近日,由上海手造街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火热进行。此次的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以“兴趣手造、点亮生活”为理念,展开了三天充满创意与乐趣的“手造”之路。“手造节”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展示文创产品的机会,也有助于未来进一步完善文创产业链的完整度。

对于观众们来说,“手造节”是更具有感染力的现场。一进展馆,观众们便可在展位排队,领到一本属于自己的通行证,找到相对应的“手造”项目,获得一枚印章,大家就在寻觅与探索的氛围下,开始了自己的“手造”之旅。

展会开幕的第一天,熙熙攘攘的观展人群就充满了整个展馆。从热爱动手的文艺小青年,到极富匠心的师傅,与其他展览略微有些不同的是,这是一场孩童参与度非常高的博览会。展会现场,更多“稚嫩”的身影出现在其中,孩子们扮演的角色不是家长们的“跟随者”,而是小小“造物者”。

食品、传统手工艺、新型VR技术……“手造节”上呈现的作品,可谓是包罗万象、琳琅满目,但都有一个鲜明的共通点,就是极强的参与度。在博览会的现场,几乎每一种“手造”活动都安排了相关的体验环节,观众们可以跟着现场老师的指导,用传统的绒线做出一条时尚感爆棚的手链,也可以体验一把VR技术,看剪纸如何从精妙绝伦的平面艺术变为栩栩如生的立体影像。所谓“造”,并不是静止的状态,它需要一颗敢于“燥”的心,互相碰撞之下,才可能造出“新意”。

“手造”是一种需要“动静结合”的生活方式。所谓“静”,是需要一颗“匠心”,用更长的时间、更多的功夫,去精进自己的手艺,把想法变成实践;所谓“动”,是一种姿态,保持着想象力和创作的欲望,才有“从无到有”的另一重改变。

以“古”造“古”,始于古,传于今

正如《周礼•考工记》中所记载的,对于如何“造”好一件器物,古人自有其看法。《论语》中就曾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然,它是用类比的方式,微言精义,指向为人处世的深层理念,不过,对于“手造”来说,传统工艺,尤其是非遗技艺,注定要成为这场展会的主角。以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展区为例,展出了竹编等不同传统艺术形式的工艺品,在主张“手造”生活方式之余,也让观众看到了更多的“匠心”,看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观念相结合的链接点。

展会现场,以传统工艺为主的“手造”,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状态,以“古”造“古”,以“古”造“新”,以“新”造“新”。最浅显的“古”与“新”体现在所用的材料和器具上。

在第三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上,不少展位前,都能看到传统的织布机。织布老师们坐在机杼前,展示如何将线织成布的过程,吸引了不少在场者的围观。以“古”造“古”的方式,强调的是对传统手艺的传承。

传承一方面来自于兴趣的培养,现场就有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之下,细细询问织布的步骤与奥秘所在。而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切身的体验,比如,体验贵州石桥古法造纸。石桥古法造纸被分为白皮纸和彩皮纸两种,而仅白皮纸从原料加工到纸张成型,就需要10多道工艺,这与汉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图解基本一致。在“手造”博览会的现场,就出现了这样一个运用古法造纸的场面,从无到有,体验古文化中对“造物”的理解。

以“新”造“新”,小而美,强互动

从传统艺术到现代艺术,我们谈到“手造”,常常会说到“匠心”。在博览会的现场,我们确实能够看到不少匠人,安静坐在桌前,或是专注于一幅水墨版画的拓印,或是正在创作自己的作品。

不过,在手造博览会的现场,我们也看到了不同的“手造”互动模式。比如,在展馆的深处,一片大区域被隔成不同的小区域,大家都在体验自己感兴趣的“手造”项目。这些项目通常是一些操作较为方便的DIY,学员现场就能手工制作出简单的作品。这种类似于小型DIY工作室的模式,是如今“手造”非常流行的方式。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DIY的“手造”方式能让参与者获得更高的成就感,也体验到更强的参与度。

而另一种“手造”,则更强调休闲的生活方式。它常常是一种集合,包含了“美食”、“美器”与“美物”,其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通过“手造”的方式呈现,但却不是某一个单独的个体。

“玩转”手造博览会的另一种方式,是逛遍展会中的“手造”集市。比如现场有一个大型的“手造百匠”x“星-Market”集市,“手造”匠人们的作品包括了饰品、茶具等等。而在集市中看到的“手造”之物,往往充满着年轻匠人们的活力,而这,也恰恰是如今“手造”带给我们重要的乐趣之一。

以“古”造“新”,古之意,现之形

以“古”造“新”中的“新”,是在传承的基础之上,对文化、对艺术本身,有了一种新的理解或是创造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在展会的现场,有“手造者”用线作为艺术的承载方式,勾勒出一幅幅有意思的画面。这些画近看仿佛只是一团绒线的组合,而真正的画面实则隐藏在这表象之下,只有远看,才能得知其中的奥妙。

当然,这种“新”也体现在技术的更新与传统的结合之上。海派剪纸是一项非常有特色的传统艺术,而就在手造博览会的现场,海派剪纸传承人用一把剪刀,现场演示如何将一张普通的纸,变成一件艺术作品。

展馆中,有一处VR体验区,有趣的是,在这里,戴上VR眼镜,传统的平面剪纸通过VR技术的转换,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立体姿态,从而让本来静止的纸上世界,变得非常鲜活。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