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5版:现场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5月1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轩尼诗联袂知名设计师杨明洁发布限量设计——

“重新发现中国味·食器系列”演绎食器之美

日前,轩尼诗携手中国当代著名工业设计师杨明洁,正式发布“轩尼诗重新发现中国味·食器系列”,并上演了一场超乎想象的“重新发现”之旅,借此展现此次合作背后的奇思妙想。

自2015年以来,轩尼诗在全国启动“重新发现中国味”系列活动,旨在将轩尼诗与各地菜系结合焕发的全新餐饮体验带至全国各地。此次与杨明洁的合作,正是又一次令人惊喜的“重新发现”——从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中取其精髓,自五千年食器衍变中汲取器形之美,融合轩尼诗所代表的法式雅致生活艺术,此系列设计重新定义了人们对“中式食器”的印象,焕发出全新的“食器之美”。

“重新发现”之旅:穿越上下五千年

踏入幽暗的博物馆,光影浮动,亦幻亦真;一场“隔空对话”在耳边回响——设计师杨明洁穿越百年,遇到清朝美食家鼻祖级人物、被奉为“饮食圣经”的《随园食单》作者袁枚。光影交错的全息影像,为嘉宾们打开了一道时光隧道。

作为当今中国工业设计的代表人物,杨明洁先生及其团队是中国首家囊获包括德国红点、iF、日本G-mark、美国IDEA在内全球四大设计奖项的顾问公司。这次和轩尼诗合作,他也正是被“重新发现中国味”这个主题所吸引,“其实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讲,我很长一段时间在研究,发现中国文化当中的断代,我希望重新寻找中国的更高级的生活方式。这更高级的生活美学或许不是在形式上的,我觉得还是一种精神上的,而这种精神在中国古代已经有了,我希望通过这个作品的诞生,把背后的逻辑和精神传达给更多的人。 ”

中国人一直秉承“民以食为天”。而食器,则承载着中国整个饮食文化和生活哲学。中国五千年的食器衍变,以超乎想象的方式重现在观众眼前:晚唐荷叶碗,新巧别致;宋代斗笠碗,极具仪式感……如果说中华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是为此次设计注入丰富文化内涵,那么食器的衍变,则在器形上给予了设计师灵感。

轩尼诗遇上中国味:跨越时空的“天作之合”

穿越上下五千年之后,便是纵横东西八万里。转身已是跨过大洋,置身于轩尼诗在欧洲神秘的核心腹地。在这里,迎接设计师的,是轩尼诗第八代传人莫里斯•轩尼诗先生,他为设计师讲述的则是一段动人的“跨国之缘”:早在清末民初,轩尼诗便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早期的轩尼诗饮家很快就发现,一旦轩尼诗遇到本地美味,就会激发出新的风味,与平日大不相同。随后,轩尼诗开始在中国人的餐桌上盛行。

轩尼诗的精湛技艺与传承,给设计师带来了全新的视角。而秉承轩尼诗一贯的创新精神,让设计师在传统与现代,地道中国本土美食文化与法式雅致生活艺术之间提供了无限的创作可能。杨明洁介绍说,自己的设计灵感,正是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而来:“我此前对中国传统食器做过研究,寻找到荷叶碗和斗笠碗,这两款还是很特别的器形,跟我们最终的碗的器形有关。其次,我发现干邑晃动的时候那条曲线很有意思,它是个活动的曲线,如果把它定格下来就是一个无限状的曲线。”

美食,美器,共谱轩尼诗

来到时空隧道的尽头,以四个主题呈现的食器系列展现在眼前:“万象回春”,令人如同置身万物萌动之春;“永结同心”,以双心比拟新人,为浪漫气氛增色;“瑞雪映月”,于杯酒间暖意流转,共盼来年;“父爱如山”,层峦叠嶂有如父爱,连绵不息,真情挚挚。每一件食器均充满中式的悠然韵味,同时又具有令人惊艳的现代感,以及设计师一直希望的“使用过程中让人瞬间感动的情感体验”。于实用性中又流露出细节的设计之美,随着调料由浅至深,调味碟中所呈现出的繁花绽放、两心交融、月有盈缺、山峦起伏;而碗口的优美曲线,既来自于唐朝的荷叶碗,又演变自流动生辉的琥珀干邑。在高处便于手的持握,在低处限定了米饭的容量,以此隐喻了中国谚语:“饭吃八分饱”,寓意“适度”的东方生活哲学。外层镀金工艺,细节处巧思设计,正是对轩尼诗传世技艺之致敬。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