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遇见,理想生活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3月1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奇兽给予的仪式感

【文/张晓雯 图/受访者提供】

    Mother and child 

    毛里求斯懒蜥

    印度锯背龟人

    法国斗牛犬

我觉得只要这件东西属于我了,它在哪里并不影响它是属于我的这个事实。我跟原型师有时会用三四年的周期去定制一件作品,我也完全不着急。

真爱是存在本身就让人安心

自黑为“金融业矿工”的俊辰调侃工作和私下的自己可以说是两个人,或许微博上的ID会更被同好所知晓。大学时在西安,他就通过网络认识到中国台湾某个猛禽环保协会的创始人,一起为市面上被农民抓来的受伤猛禽做救治、接羽工作。在驯鹰曾是种文化的年代,俊辰就站在动物保护这边了。再后来在杭州工作的时候,他也跟着渔业协会原生水生物方面的研究人员见习野外考察、水质监测、采集样本。这段经历成了俊辰收集动物模型代替饲养的一个缘起:“以前养的宠物中,有不少是野生个体,慢慢开始觉得应该让它们归属到自然中去。”

也因为这样,一次太太送了俊辰一套《日本的清流》原生鱼扭蛋让他彻底入了动物模型的坑。拼装起3-4个简单的部件,收集齐不同主题(尤其是海洋堂和奇谭俱乐部这两个“圣殿”级品牌),再整齐地陈列好,“会让我觉得很有仪式感”,俊辰说。

五六年间,俊辰的动物模型收藏已达到近200件,摆满了书房的三四个柜子,更有仪式感的是他对“收藏观”的理解:“更多的时候我不会去捣鼓它们,我只要知道那些东西放在那里,知道它在那个位置,就行了。我还玩‘日器’,摆好以后也不拍,甚至在日本都不让他们寄回来,对方就很不理解为什么。我觉得只要这件东西属于我了,它在哪里并不影响它是属于我的这个事实。我跟原型师有时会用三四年的周期去定制一件作品,我也完全不着急。”

一个幻想的生物,一种真实的凝视

说到俊辰口中的原型师,要先搞清楚模型的制作过程。原型,Garage Kit,采用专业的粘土进行雕塑创造,再以翻模的形式用树脂制作出kit件,也称白模;之后,涂装就是在白模的基础上上色。而今,3D打印技术越发成熟,俊辰始终更喜欢完全通过手作创造的作品,更有温度。

俊辰直接和原作者沟通比较多,很多也成了朋友。他的动物模型收藏不以门纲目科属种划分,而是以各个他欣赏的原型师的作品为系列。起初,俊辰十分在意栩栩如生的高还原度,后来发现这样的处理很生硬,如猫科动物的花纹、细节。直到他看到原型师@人畜本能的《雨蛙》,将原本黑黑的实物颜色“改造”成淡而偏红的色调,他终于体会到“温度”的第二层含义,也慢慢将欣赏角度从作品的写实转向写意:“我有次问他,为什么不参照实物?他说,如果完全照搬,就失去了手作的意义。把这件东西当艺术品来看的话,表现手法是不一样的。”

说来奇怪,在俊辰的心水收藏中,即便是外行人也能一眼看出,那些原本冷冰冰的材料,就这么因为心意而变得富有生命力。

Qa 生活周刊×俊辰(@Roots进行式)

Q:你认为收藏动物模型之于你的意义是什么?

A:我持续在做些积极的事情,如在微博做100期收藏分享。我会拿买不到的、非常珍贵的模型转发抽奖。我想把这些东西以后都捐给自博馆,或是在咖啡馆、带艺术性质的展示空间做一些陈设,这是我最想的,我并不想这些东西放在我手里多久,这样的分享对原型师、小小的圈子都是推动。

贴士List

俊辰的心水收藏

·《Mother and child》,原型/涂装:@pp漫游记

2015年我第一个小孩出生时,他送我的纪念。国外的科幻类电影已越来越需要原型师的加入,之前《狼图腾》、《爵迹》也请PP去做怪物类幻想生物原型的设定。

·拟人系列,原型/涂装:陈捷璘(@乱动物志)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人做的东西由别人来涂装,性质就不是“原装”了,哪怕涂得比本人好,我从收藏角度都是不接受的。唯独阿捷,他很擅长把各种动物做成人的形象,如《印度锯背龟人》,脑中立马浮现出武士的形象。 

·《法国斗牛犬》,原型/涂装:@pp漫游记

所有收藏里我最喜欢的一件。2011年,我担心伴随我多年的斗牛犬即将会离我而去,于是希望用雕塑的形式在未来纪念它,继续伴随我。我当时只给PP一句话:“让我这个大男人收到作品以后抱着大哭一场就行。”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