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设计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1月1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的设计,青春的“模样”

【文/董群力 图/施培琦 子木照照】

    参加大赛的领导、评委、嘉宾和获奖选手合影

    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丁波讲话

    青年报社社长李学军致辞

    大赛评委现场提问并点评

    创意首饰组 房兆骅作品

    创意首饰组 唐圆方作品

    创意首饰组 刘宜兰作品

    第一届“模样”上海青年创意设计大赛 获奖名单

青春对每个人而言究竟是什么模样?是浪漫的心思、张扬的态度,还是随性的作风?

2016年,由团市委指导,青年报社《生活周刊》、青春上海、上海青年创意人才协会主办的第一届“模样”上海青年创意设计大赛,正是号召青年们用自己的灵感、创意设计出属于自己的“青春”模样。

“模样”上海青年创意设计大赛的启动,既有上海作为“设计之都”,正在加快文化建设、大力推进文创产业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也有青年报社,这个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始终为青年服务的大平台;还有生活周刊着力打造的青意社,这个扶持原创设计师的集合品牌,可谓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大赛旨在凝聚青年创新创意与设计力量,搭建青年创意人才展示交流的平台,向社会展现上海新生代青年设计师的独特精神风貌,为青年创意设计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视野,助推文创产业持续发展。

青春的态度,用设计说话

在当今的社会中,创意产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时代发展的趋势,它改变着旧有的经济增长方式,演化成风靡全球的新型产业,并已成为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之一。本次大赛选取“模样”二字为主题,就是表达一个标准、一种态度、一份追求,参赛的各位选手在设计的过程中都展现了独特的思想,勇于探索的青春“模样”。正如VI组的张可欣选手在阐释自己的理念所说的,“青春就是富有朝气的,虽然其中会有一些灰色的‘小磕碰’、‘小阻碍’,但是整体的色调都是明亮的、清新的。”

而每个选手对于青春的认知、理解和表达都各有不同。他们也用了自己的作品来说出心声。有些选手会把青春和传统挂钩。比如VI组的陈璐同学,她的设计以“禅”的表现形式,表达一种不浮躁、向内沉淀的青春,意境悠远而富有诗意。首饰组的房兆骅,采用中国传统花丝工艺设计具有现代美感的“夏日荷花”饰品,不但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也带有青春的雅致、细腻的特色。工业设计组的倪文君同学,则以上世纪30年代上海影院的造型为灵感,设计了一些手帐礼盒,将浓郁的上海文化和现代年轻人喜欢、有活力的文具形式相结合,阐述自己对“青春模样”的理解。

有的选手从环保的角度来表现。首饰组的唐圆方,她希望通过DIY简易的首饰,延长落叶的生命,不同的落叶因为色彩和肌理不同,和3D打印的外壳结合,就会成为一件美丽的短期饰品。还有的选手,关注到环境污染、人的生存状态等社会问题,用设计来表达自己的青春思考和呐喊。首饰组的刘宜兰,她的作品“振”,取自被石油困住的水鸟的画面,那仿生的首饰,是她对人们为一己私利犯下的错误的一种批判。而工业设计组的蔡雨薇,则观察到现代的年轻人总是戴着耳机把自己封闭起来,她设计的耳机绕线器,外形上模拟了这种自我束缚的状态,也是用设计来做一个警醒。

评审的精准点评,引发更多的思考 

选手们敢于创新、勇于表达,而评委们一针见血的点评、引发深思的提问,更提高了本次大赛的专业高度。由上海工业设计协会会长王日华,跨界协同策展人、太火鸟·科技美学、湾里书香联合创始人兼美学总监何根祥,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创意工作者协会副会长、秘书长金江波和上海老凤祥名师设计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黄雯组成的本次大赛的决赛评委,用犀利的提问和精准的点评,加深了选手对于设计之美、作品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的理解。 

对于VI组陈璐同学以传统山水画和现代视觉相结合的“禅”意创作,评委予以了高度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后续的延展中将文化内核更好展现的期望。而雷永振用“翅膀”的图形来提炼属于年轻人的logo,评委则很直接地指出,这个图形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对于品牌logo设计来说,它需要一个更独特的语境,去与品牌进行链接,客户需要通过logo快速地了解“你是谁”。 

同样是两个充电宝作品,戴乔伊用原木做了外壳,希望给予冰冷现代智能产品以温暖感;而来自上海理工大学的三位女生则做了一款字母组合式的充电宝,希望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目的来搭配或分别使用。评委对戴同学的设计美观给予了肯定同时,也非常犀利地提出,“充电宝会带给大家过大负重”的问题,而木质外壳不但加重了重量,也很难持续使用很多时间,反而变得有鸡肋之感,而子母机则非常好地解决了负重问题,更具实用性。 

最后,决赛评委代表何根祥老师给出了非常到位的总结:“参赛的青年对中国的文化、产品的工艺有非常好的考量,他们的设计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就像我们‘青意’这个名称一样,种下了一颗非常好的种子。” 

领导殷切寄语,燃起希望之光

在决赛现场,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丁波从发展文创产业的角度对大赛予以了高度肯定:“青年是创意产业的主体力量,特别是在时尚设计、新媒体传播介质、多媒体艺术设计等新兴创意领域,青年自发参与、自觉实践的特点非常明显,广大的院校学生更是富含梦想和创意成果的‘蓄水池’,凝聚这批年轻的文化创意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智能力,将有效推动文创产业的发展。”

青年报社社长李学军表示:“我们期待更多优秀的青年设计师参与到大赛中来,不断创新形式,集聚更广泛的力量,使大赛成为展示原创设计新理念和新水平的窗口,成为青年设计师创新创业的孵化平台。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上海青年创意设计大赛会发展成为业内外知名的品牌赛事。”

第一届“模样”上海青年创意设计大赛回顾

2016年9月26日大赛正式启动

大赛组委会向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华师大设计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等十余所高校设计专业学生发出参赛的邀请。

2016年11月28日参赛选手递交初赛作品

初赛阶段,学生选手们总共提交了130多件作品,包括工业设计、VI设计和首饰设计三大类。

2016年12月26日复合评选的复赛开始

大赛采取专家评委打分占70%以及网络投票占30%的方式,对进入复赛的29件作品进行复合评选。专家评委在无交流情况下进行盲选打分,也体现了大赛的公正、公平。而网络投票也引发了学生们对大赛的极度热情。设计作品的平均投票数都高达700票,而最高得票的作品则获得1396票的高票数。 

2017年1月10日 决赛和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1月10日下午,“模样”2016年上海青年创意大赛决赛在老码头创意园区拉开了大幕。最终进入决赛的12名选手,带着他们的作品,在现场演说他们自己的设计理念,并接受专家评审的提问。经过专家评审的现场打分,大赛三个类别的一、二、三等奖最终诞生。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