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版:旅行

上一版  下一版   

 

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在拉萨,我在列城

文/图 施晖

新德里时间清晨六点,飞往拉达克(Ladakh)首府列城(Leh)的航班开始登机了。登机口在2B。过了安检,穿过候机大厅,下了电梯就看到2B了。

每天早上,印度廉价航空GoAi r、Jet Ai rways以及印度航空都有多个航班飞向查谟克什米尔(Jammu and Kashmir)。最便宜时候的票价约合人民币不到300元。这趟航线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航程——未及屁股坐热,我便看见窗外被皑皑白雪覆盖的高山。是山太高了,抑或是感觉飞机飞得低,似乎只要顺着机翼滑下去,就能降落到雪山的山尖和那如巨龙般舞动的冰川上。

拉达克语管山间隘道叫“拉”,管许多叫“达克”,拉达克,即是“许多山道的地方”。它的地表上覆盖着世界上最崎岖、最荒芜的山地。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像两道天然屏障将其夹持。拉达克的海拔在3000-7000米之间,大部分是人烟稀少的高地。

阳光照耀在如梦似幻的绿洲上——它们是被印度河从狭长的峡谷中冲积出来的。很快飞机降落在了列城机场。在民航班次的身后,是一架架起起落落的伊尔76运输机。这座军民两用机场,不止迎来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也送来了大批印度驻军。

如今拉达克所在的整个克什米尔,仍是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存有领土争议的地区。

这时候驶向拉萨的T字头火车已经穿过了可可西里的边缘。草原上奔跑的藏羚羊和藏原羚偶尔会闪现在你眼前,又成为迅速掠过的风景。你知道这张火车票可不好买,夏天是西藏旅游旺季,你没少费周折才买到一张卧铺车票。可是日光之城拉萨、雄伟的布达拉宫、八廓街大昭寺释迦牟尼等身像青稞酒酥油茶……都在召唤你。

火车上满是兴奋地初次踏上神奇的雪域高原的旅客们,他们唱着歌——“坐着火车去拉萨”。有些人,兴奋着、兴奋着,就高反了。

拉萨,海拔3658米。列城,海拔3505米。

这里也许比西藏还西藏。

“Julley!”在机场我就跟拉达克的藏人学会了句问候语,其意等同于“扎西德勒”。

事实上,拉达克的居民主要是藏族和少部分其他民族,无论在人文、宗教、习俗上都不同于印度,而与西藏更加接近,现在这里所通用的语言也是藏语、拉达克语和乌尔都语。在历史上拉达克一直被称为“小西藏”。同样有“小西藏”之称的还有印巴停火线以北、现为巴基斯坦实际控制的巴尔蒂斯坦。它们在历史上或曾划归我们的国土,或曾是我们的藩属国。

早在公元7世纪,玄奘西行路过此地。公元8世纪, 吐蕃扩张至拉达克,13世纪统一于中国的元朝。后来统治北印度的莫卧儿帝国曾侵入拉达克,迫使其成为藩属,但随着莫卧儿帝国的衰落,拉达克在清代又重新归属中国西藏管辖,拉达克王必须接受中国皇帝册封,由驻藏大臣“节制”。 在翻阅《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时我发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清时期地图,把拉达克划在我国的版图之内。

稍微对西藏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拉达克与普兰、扎达是构成“阿里三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名鼎鼎的古格王朝就是被拉达克所灭亡的。

然而,到了19世纪,查谟的道格拉人在锡克王国的支持下于1834年和1840年两次入侵拉达克, 拉达克两次向西藏求援,内忧外患的清政府无力还击致拉达克沦陷。1842年,拉达克遭到吞并,随后查谟王公古拉卜·辛格(Gulab Singh)又趁势兼并了巴尔蒂斯坦,把自己的领土扩大了十多倍。

之后,为争夺克什米尔谷地,英国人与锡克人发生战争。在战争中,查谟王公给英国人提供了帮助,英国人战胜锡克人,从而占领了克什米尔谷地。不过,英国人认为克什米尔谷地离加尔各答过于遥远,不易管理,于是在1846年,通过《阿姆利则条约》,将穆斯林居民居多的克什米尔谷地以750万卢比的价格卖给了查谟王公——印度教徒古拉卜·辛格。于是克什米尔变成了统治者信仰一种宗教,而大多数居民信仰另一种宗教的情况。从宗教角度来说,这也成为后来克什米尔争端的最早源头。辛格则以查谟为基地,以克什米尔谷地为中心,建立了具有主权地位的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成为英属印度帝国中面积最大的土邦之一。并入克什米尔、信奉藏传佛教为主的拉达克,则成为了殖民统治的副产品和牺牲品。

170年后,我踏上了拉达克的土地,尽管毗邻西藏阿里,却不能像100多年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那样沿着古老商道自由往来于新疆喀什噶尔和列城——这里是“中国人最为向往,却最难以抵达的目的地”。《中国国家地理》主编单之蔷曾如此评价道。

拉萨的住宿有些紧张。

比住宿更吃紧的是布达拉宫的门票。每年11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淡季门票100元;5月1日至10月31日则实行旺季门票200元。如你所知,旺季时参观布达拉宫的游客呈井喷态势,每日限购,拿着钱你也未必能进入那座著名的宫殿。

你的朋友里有些人决定放弃,惋惜在所难免,但在布达拉宫广场前像信徒们虔诚以心灵朝拜之,敬业以相机记录之,算是一种知足;另一些人则求助于“黄牛”,或参加当地旅行社的一日团,也算以囫囵吞枣之势完成了瞻仰,了却旅行清单上的一则愿望。

在列城,预付出租车把我和同伴送到了HOTEL KIDAR,一个带美丽花园的家庭旅馆,充满了浓郁的藏式风格。HOTEL老板说,我们是他接待的第二批中国客人。来列城旅游的中国人不多,更多的时候,我们被当成日本人、韩国人、泰国人。

我用了几天时间游览了列城及其周边地区。走上街头,列城像极了十几年前的拉萨。“Old Tibetan Market”里卖着和八廓街上差不多的饰品。Main Bazar的商店也有打着“Tibet”或“Lhasa”的称号。这个季节同样是拉达克的旅游旺季,列城的街头随处可见蓝眼睛、高鼻梁、金色头发的外国人。也只有这个时节,列城才会显得热闹。每年11月至来年5月,通往查谟克什米尔夏季首府斯利那加和喜马偕尔邦默纳利的公路因大雪封山而关闭,进出列城唯一的交通工具就只剩下飞机。事实上,隐秘的拉达克作为“世外桃源”被渐渐知晓是在1975年开放旅游之后——印度政府以此宣示其对拉达克的主权,作为战略要地,更是部署了大量军力。

一队一队的绿色军车,浩浩荡荡地行驶在列城周边的公路上,或集聚印巴停火线上冲突焦点之一的卡吉尔,或驶向中印争议领地班公错。班公错五分之一被印度实际控制,剩下的则在中国境内——这个如蓝宝石般美丽的高原湖泊曾出现在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的片尾。而在这里,中国游客则被禁止靠近她。

1947年,印巴分治。根据《蒙巴顿方案》,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土邦,如马德拉斯、孟买、中央省等完全归印度联邦所有,在西北地区穆斯林占多数的土邦和东北孟加拉地区归巴基斯坦所有,剩下的教派和人口混杂的各个土邦按照公民投票决定归属。

在决定自己国家的归属时,克什米尔土邦的哈利·辛格王公(Hari Singh)犹豫了。加入印度自治领?加入巴基斯坦自治领?独立?或者静观其变?克什米尔王公选择了最后一个选项。

地理上,克什米尔与印巴两国接壤(尽管印度与克什米尔相连是由于分割旁遮普时的获益);克什米尔土邦有两大政党:国民议会党和穆斯林议会党,两党 一个与国大党联系密切,另一个与穆斯林联盟关系友好,这也令克什米尔王公对加入哪个自治领感到左右为难;如前文所述,统治者哈利·辛格(古拉卜·辛格的曾孙)是印度教徒,而大多数居民为穆斯林。据1941年的人口统计,穆斯林占总人口的77%。因此最大的困难是, 以辛格的宗教信仰,他应该选择加入印度自治领,而他的大多数臣民是穆斯林,他们不愿意继续被印度教徒统治。

就在哈利·辛格逡巡不决的时候,1947年9月,克什米尔的蓬奇地区爆发穆斯林起义。后来,这场起义被证明是引发印巴克什米尔争端的导火索。巴基斯坦试图通过派遣武装反叛者跨过边境进入克什米尔。辛格王公急忙向印度求助,并于10月26日签约加入印度自治领。27日印度陆军迅速利用空运和陆路紧急开赴克什米尔。第一次印巴战争拉开帷幕。1948年4月安理会通过联合国第47号决议,裁定克什米尔地区是印巴两国之间有争议的领土。1949年1月,印巴双方接受联合国决议宣布停火,并于同年7月划定停火线。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3/5的地区,人口约400万,巴基斯坦控制剩下的2/5地区,人口约100万。

据英国档案资料显示,在哈利·辛格做出突然决定时,蒙巴顿给辛格回信中这样写道:“一旦克什米尔的法律与秩序得到恢复,入侵者得到清除,克什米尔归属问题应该取决于它的人民意愿。”从信的内容来看,当时克什米尔合并给印度自治领是暂时的,是为了获得印度自治领的援助,至于克什米尔最后归属于哪个自治领,这取决于克什米尔人民的意愿。尼赫鲁最初也赞成克什米尔合并给印度是暂时的,表示克什米尔的命运最终由克什米尔人民的意愿决定。不过印度政府后来更改了自己的立场, 尤其是印巴谈判陷入僵局之后。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后,印度政府一直强调克什米尔合并给印度的法律效力。巴基斯坦对克什米尔合并给印度之事一直没有给予承认,认为那是尼赫鲁等人使用欺骗手段所得。

可以确定的是,克什米尔的公民自始至终都没有获得公民投票的机会,自然也包括拉达克。

单之蔷对遗落在喜马拉雅的故土感到遗憾。他写道,那些曾经被殖民、侵占的国家,一旦独立,立马学起殖民者的样子,要继承殖民者得到或想得到的一切。举个例子:一个强盗侵占你的家园,又以你家为基地,侵占了周围邻居的田地房屋。后来强盗被赶走,物归原主,你回到自己家中,但你却并不满足,想把强盗从邻居处抢占的土地也据为己有,并美其名曰“继承”。这听起来十分荒谬,但在中国周边,这样的事却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悬而未决的克什米尔问题至今困扰印巴两国关系。今年七月,因反政府领导人被印军击毙,斯利那加又爆发了骚乱。

列城仍然保持着宁静祥和。我和同伴包车前往“小布达拉宫”提克西寺(Thiksey)。

位于列城20公里外的提克西寺院是西藏扎什伦布寺属寺之一。依山而建的庙宇以红黄白三色为主,神似拉萨的布达拉宫,建于15世纪。主殿东面的祈祷殿里有一尊14米高的黄金弥勒佛,法相庄严。

你站在大昭寺的金顶上可以眺望布达拉宫。从拉萨城市风貌的变化感受西藏的历史发展变迁。如今你驱车前往阿里也变得不那么艰难——可是你未必能望见西藏以西尚未完全湮灭的硝烟;我站在被岁月侵蚀的列城老王宫的楼顶,可以眺望远处雪山斯托克康日,俯瞰土黄色中零星夹带绿色的小城,听见清真寺响起了广播。我努力寻找和阅读那些经幡、白塔、寺庙雕像与壁画背后的故事。在拉达克与西藏,随处可见各种具有宗教意味的景观,它暗含了二者在历史文化上的纽带关系。

拉达克离西藏很近,从地理上、文化上来说,确实很近。列城离拉萨却很远,要完成心灵跋涉和时光漫步,很远。

你在拉萨,艳阳高照。我在列城,云卷云舒。

 

 

青年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