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版:封面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梦想跨越国界

一个青年,需要拥有多大的梦想,才能毅然只身一人踏出国门,来到举目无亲的陌生土地,完成一个个重大工程?一个集团,需要拥有多强的凝聚力,才能让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安心、放心地去往世界各地,实现自己伟大的梦想?

近年来,上海建工集团积极开拓了海外市场业务,先后实施了百余个建设项目,分布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特多、柬埔寨等地区设立了区域公司,据统计,目前,集团在海外驻守工作的项目工程人员超过六成为青年。

越来越多的海外项目,使得集团外派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也逐年增加,如何在完成各项目的同时做好这些海外市场青年们的团队建设工作成了集团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让专业和激情成为我们的标签

2002年本科毕业,2008年开始被派往海外市场,来自北方、今年37岁的项目经理赵孝明已经先后参与了印尼邦加岛电站、土耳其电站、厄立特里亚电站等多个海外项目的管理工作,十几年的工作生涯里,赵孝明把几乎一半的时间交给了海外一线的项目现场。

2013年,在担任土耳其电站项目执行经理的过程中,赵孝明对待工作兢兢业业的态度感染了无数人。由于土耳其电站项目在技术方面的特殊性,设备调试的四天三夜里,赵孝明带领项目部为了调试顺利进行,将小小的板凳当成临时的床,累了就坐着眯一会儿, 连续不间断地24小时驻守在现场。

赵孝明的工作成绩不仅得到了公司的肯定,他的敬业精神也深深感染了土耳其业主方和现场专业的技术人员,纷纷对其竖起了大拇指。“CHINA!OK!”而当地人民对着自己这番赞扬时,就是赵孝明感到最为光荣的时刻。

如果说赵孝明给海外人民的印象是专业,那另一位在海外部工作了十年,其中八年时间都在海外项目现场,曾经十个月用完一本护照、三年飞了60万公里的庞声建更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海外工作者们对于自身工作的热爱与激情。

在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与当地政府谈一个码头项目的时候,庞声建为了搞清楚水深情况决定亲自下海测量。一天早晨,庞声建与当地工程部的官员们一起坐上了一条大约6米长的小船,往目的地开去,刚刚开出海几分钟后,海上的浪潮便将小船打得东倒西歪,船上也开始积水。当地工程部官员立即建议放弃测量,但庞声建却给出了一个坚定的回答:No,Continue!(不,继续!)并一边拿起容器把积水往外舀,一边迅速地完成了水深测量。

庞声建事后回忆,当时面对盖过头顶的巨浪自己心里也有过惧怕,但是也清楚只有迎难而上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庞声建说,码头项目并非上海建工的强项,但正是青年们凭借着自己对于工作的热情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传承集团传统 因地制宜促团建 

与赵孝明、庞声建一样,奋战在海外项目第一线的建工青年还有很多,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因为海外的工作经历,原本普普通通的青年们都练就了“变形金刚”的本事。

当项目实施的时候,海外项目工作者是一名建设者,需要考虑国外设计施工规范的差异,属地化经营,汇率风险等方面;当外事活动的时候,他们又成了半个外交官,代表企业,代表国家;当每年过春节的时候,他们又变成了演员和家人,组织一场场项目部的春节联欢晚会,给工人师傅表演节目,包饺子,做年夜饭……

海外公司和海外重大项目团支部的建立,使得这些工作生活在海外的集团青年有了归属感,同时,各种形式的海外单身青年联谊、亲子教育、外语沙龙、长跑协会等活动和社团的开展建立丰富了青年们的业余生活。针对已婚青年,团组织定期赠送关爱礼品、走访刚刚生育的青年职工家庭,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青年职工的人文关怀,尽量减轻身在异乡工作的青年们的后顾之忧。

在海外工作,建工青年们深知自己的身上除了肩负着完成项目的重担,更为重要的还有在世界范围内展示中国青年形象的光荣使命。仅仅在柬埔寨,项目部就成立了社会开放式的特殊工种规范培训与人才培训学校,帮助当地开展民生事业;在尼泊尔,当2015年上半年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时,当地建工青年第一时间赶到灾区现场,为受灾群众送去生活物资……他们所展示出的中国形象得到了各方的一致认可

对于建工青年来说,自己所驻扎的海外项目就是自己的家,生活在当地的人们就是自己的亲友们,然而每当他们看到五星红旗时,心中都会不由得生出一阵暖意和一份自豪感。爱国家、爱建工、爱亲人,他们朴实的笑容、踏实的工作就是建工人最响亮的回答。

 

 

青年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