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纵横抽象艺术四十年

“东方之魂”永不消散

记者 郦亮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画家就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踏踏实实画好画,少说废话。希望我到100岁也能开画展。”著名画家赵渭凉对青年报记者说。他以“解·域”为名的个展昨日在上海海派艺术馆揭幕。有人说,赵渭凉就是一部艺术史,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海派艺术的变迁。

在海派画坛,赵渭凉成名很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就与陈逸飞、夏葆元等一众画友同为《解放日报》美术通讯员。在那个时期,他与上海美专“三剑客”陈逸飞、夏葆元、魏景山一起交友作画,度过了青年时代。

陈逸飞如果还在世,应该与赵渭凉是同龄人。赵渭凉曾与陈逸飞、魏景山、吴健一同创作大型油画《毛主席与各族人民心连心》,这幅巨作曾参加上海美术馆举办的画展和全国画展。他的作品《渔仔》《云冈石窟》《血》等也走红大江南北。

从根子上讲,赵渭凉无疑是一个海派画家。他师从上海美术学院孟光教授,年轻时虚心向海派大师俞云阶、吴大羽、刘海粟、朱屺瞻、颜文樑、朱膺等请教,打下了扎实的美术基础。后来赵渭凉又出国学习、生活,接触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他的画风也从新写实主义逐渐转变为后现代抽象主义。

尽管赵渭凉纵心抽象画近40年,但作品中依然蕴藏着东方之魂。他早期的抽象画代表作就是一幅以石窟文化元素为背景的作品。在后来的几乎每一幅画上,都能看到他精心选择的中国文化符号——青铜器花纹、石窟、篆刻、书法、器具等,甚至将中国人用的筷子直接挂在了抽象画上。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拓展了他的作品中的中国人文精神。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