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海中心大厦联合沪上高校打造“垂直线上的思政课”

站在上海之巅,讲好中国故事

今年1月至今,在上海中心大厦,共有178名大学生志愿者累计提供1424小时的志愿服务。昨天下午,上海中心团委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三所高校团委共同签约,成立校企联动志愿联盟。未来,“上海之巅”不仅是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实践地,也将成为一个“思政大课堂”。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第一高楼成大学生志愿实践地

上海中心大厦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高楼,从2017年正式投入运营,年均接待海内外游客150万人,年均承办大型活动超过100场。记者了解到,从今年1月至今,共有178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上海中心志愿服务,为16万余人次游客提供了志愿服务。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强基计划专业的李海正热衷于参加志愿服务,而报名参加上海中心的志愿服务,是因为他觉得这里是中国对外的一张名片,一个窗口。“作为一名在上海的青年,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把这张名片擦亮。”他曾经在志愿服务的时候敏锐地发现了几位聋哑游客,凭着简单的手语帮助了他们,游客由衷的感谢让他感到很有成就感,“这种快乐是简单而纯粹的,作为志愿者伸出的援手,与作为医生在手术台上治病救人的手,我觉得并没有区别。”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杨瑞昕是学院星光志愿者中队的负责人,这个中队共设有6个常驻志愿项目,有1500余名志愿者,每年参与的活动超过100场,曾荣获上海市优秀青年志愿组织荣誉称号。“我们与上海中心的故事,我想用‘初心’二字来概括,同济人曾助力上海中心建设。自参与上海中心的第一场志愿者活动以来,我们就秉持着那份初心,希望通过一场场志愿讲解,带领游客深入了解它的历史、建设背后的故事。”杨瑞昕表示,志愿讲解的经历也让他更为成长,比如有的放矢地讲解,应对突发问题的随机应变能力等,“感觉这就是一个社会大课堂。”

“未来我们也希望能够带领更多的志愿者来到上海中心大厦,继续开展多种与外语翻译、文化推荐、理论宣讲等领域相关的志愿服务项目,发挥上外学子外语优势和全球话语能力,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上海城市故事和上海中心大厦这一地标性建筑的故事贡献一份力量,实现与社会的双向奔赴,共同成长。”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翻译专业的李昕纯则这样表示。

未来将打造思政大课堂

这样的“双向奔赴”还将继续。昨天下午,上海中心团委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三所高校团委共同签约,成立校企联动志愿联盟,并发布“垂直线上的思政课”项目,将面向社会公众和院校学生,引导青年志愿者“站在上海之巅,讲好中国故事”。

记者了解到,“垂直线上的思政课”聚焦文化自信,通过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思政课堂,引导人们感受这座垂直城市所蕴含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读懂其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这一课堂的展开得益于校企联动。一方面充分发挥高校在学术研究和专业领域上的优势,深挖文化资源“富矿”,把讲故事和讲道理结合起来,让思政课更生动鲜活。另一方面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学习交流的机会,坚持理论实践并举,把课堂讲学和实践锻炼有机结合起来,让思政课见实效。

“垂直线上的思政课”坚持开门办思政,讲好红色故事、艺术人文、智慧科技三堂课。“红色故事课堂”依托红色资源优势,讲述新时代楼宇党建发展历程。“艺术人文课堂”讲述蕴藏在上海中心每一件艺术珍品、文化瑰宝背后的故事,引领人们发现和领略中国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交融。

“作为楼宇党建的发轫地,我们要把‘垂直线上的思政课’建成‘思政育人大课堂’。”上海中心大厦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严明这样表示。

■03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