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青春上海

上一版  下一版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安分”的青春重塑网络文学生态

记者 郦亮 实习生 朱彬

1998年,一部名为《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作品,以“痞子蔡”的笔名横空出世,被普遍视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在那个纯真年代,网文读者们心怀憧憬,作家们只需在作品中稍加展现恩爱情感,略施想象,便能深深吸引读者,使其沉浸其中。时光荏苒,26载匆匆而过,“痞子蔡”已55岁,我们所处的时代亦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者的阅读需求也随之复杂多变,不再那么易于满足。

在这个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作品赢得读者的心,如何让网络写作成为谋生的手段,这是新一代网络作家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本次采访中,我们接触到了三位年轻的创作者,他们虽非都处于网络作家群体的顶端,却都积极投身于当下网络文学创作的探索与实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群“不安分”的青年人,是网络文学生态真正的重塑者。

青年报记者 郦亮 实习生 朱彬

和晓:当一个热爱上海的人开始写上海

【作家简介】和晓,本名和琳,2007年毕业于湘潭大学,至今已在上海生活17年,先后工作于徐汇区、静安区、浦东新区、杨浦区等,创作《上海凡人传》《大城小家》等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受到业界和读者好评。

我是《上海凡人传》的作者和晓,一个“新上海人”。《上海凡人传》写了一个上海普通家庭三十年的变迁,也折射了过去三十年上海的发展变化和时代变迁。

我研究生毕业于湖南湘潭大学,读的是文学与新闻学院。写作大概是每个中文学子都会有的念头,我也不例外。但一次次冒过的念头,都被过于理性的我按了下去了:大学时,我告诉自己,好好复习考上研究生更重要;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后,我又觉得好好精进业务,考几个跟专业有关的证更重要……直到我来到上海。

2017年,随着女儿慢慢长大,生活逐渐趋于安宁,我内心深处那个渴望创作的念头又蠢蠢欲动起来。那一刻,一个囿于家务与带娃的全职妈妈决定拿起她手中的笔。

我一开始就把创作目标锚定在“起点读书”,虽然中间有过一些周折,但没多久我就和平台签了约。按照当时起点的扶持政策,作家每天更新4000字,连续更新一个月,便能拿到“全勤奖”。我连续拿了好几个月,心里有些小雀跃:终于也可以靠创作赚钱了。后来,我在第一届中国儿童文学征文大赛中获得了铜奖,这是我在网络文学创作领域拿下的第一个奖项。

从2017年至今,我写下300多万字。这个过程中,我重新审视了成就我写作之梦的上海。在我眼里,上海迷人、包罗万象。她足够大,足够丰富,也像一个迷宫,永远带给人新鲜感,可以不停挖掘、不停探索,然后得到无尽且不同的乐趣。上海,就是我创作的灵感之源。

当然,我不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很难像金宇澄老师那样用地道上海人的腔调创作出《繁花》。但是上海从来都是一座包容的城市,从不缺乏外来者对这座城市的观察和思考。创作《上海凡人传》的时候,我选择从一户普通沪上人家三十年的生活轨迹切入,尝试在平凡上海人的人生境遇中,描摹这座城市的发展。这样只需要设计时间长河里的一串关键点,细写这些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像一颗颗珍珠,读者会用自己的方式串起珍珠,等于用自己的经历解读我详细写的关键点,进而串起整个故事。

幸而我的上海凡人故事没有让这座城市失望。作品先后入选2022年上海市作家协会现实题材重点创作项目,登上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2022年度网络小说榜,最近还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2022-2023年优秀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入选作品。上海文艺出版社也计划以纸质书的形式让《上海凡人传》在大众面前亮相。这是上海这座城市对我的肯定,当然,《上海凡人传》也透着我对上海的理解和爱。

感谢上海,因了《上海凡人传》这部作品,我有机会去鲁迅文学院参加培训学习,这是每个中文系学生的梦想。我想这份感谢的最好方式,就是继续去书写上海,呈现她的历史纵深,呈现她的多样性。

历史系之狼:网络作家当编剧,两者差别很大

【作家简介】历史系之狼,本名艾力塔姆尔·排尔哈提,他的作品刻画角色生动、文字幽默诙谐,特别是独特的“话本体”写作风格,受到读者喜爱。代表作品《衣冠不南渡》《家父汉高祖》《捡到一本三国志》等。入选2023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新人榜。

我从事网络文学创作已经六七年了,在我目前已经完成的作品中,历史题材和少数民族题材占大多数,包括计划在今年8月开始连载的一部作品,其中就涉及不少关于北齐时期的鲜卑文化,体现在人物的语言、服装,以及作品中所描写的一些风俗等方面。

在我看来,任何文学创作都是作家个人经历的一种投射,我也是如此,我的创作与我从小成长的环境以及大学所学的专业都有很大关系。我是一个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95后,从小我的父亲就经常给我讲各种历史故事,每次我都听得如醉如痴,也因此喜欢上了历史,并在考大学时选择了西北民族大学历史系。4年的大学学习让我了解到了更多的历史知识和故事,也激发了我更多的思考,我想把我对这些历史的认知和思考写进小说里,通过我的创作让更多的人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更多的了解。

大二那年,我开始了第一部历史小说的创作,没想到还挺受欢迎。作为一名历史专业的学生,我在创作历史题材的网络小说时应该说是有一定优势的。历史学专业知识的储备为我的写作带来了很大帮助。历史题材的小说,不论是人物的塑造,还是对历史时代背景的描写、剧情的展开等,都不能脱离真实的史料基础。但是我也时刻提醒自己,写历史小说不是写历史论文。相关史料只是为我提供了一个故事创作的背景,在大方向上小说故事的发展肯定不能违背历史真实,不能随意篡改历史人物的背景。但由于小说需要兼顾文学性和故事性,所以,在不违背历史根本的前提下,适当的艺术化创作是不可少的。比如,我会希望通过我的思考对历史事件中的某些遗憾作一些符合情理的“弥补”,带领读者想象另外一个历史结局。

《家父汉高祖》和《衣冠不南渡》就是在这样的思考下创作而成的。我很喜欢汉初时期的历史人物,希望通过我对他们的观察和文学再现,带领读者看到一个其他影视、文学作品中不一样的刘邦和吕后。比如,我力求在创作中用一种温柔的手法去“弥补”刘邦的家庭,以他最小的孩子刘长(淮南厉王)的视角,去重新构建他的家庭故事,以此来凸显刘邦和吕后等人物的立体性。《衣冠不南渡》的出发点大致也是如此,这部小说的主角曹髦是魏国倒数第二位君主,一个非常悲壮的历史英雄人物。早年登基的他,后来因不堪受辱,发动了自杀式的袭击,最后被司马昭派人当街杀死。在我的小说中,我会想象如果曹髦当时及时将司马昭除掉,那后来的发展又会是一个怎样的局面?

网络小说与传统小说不同的地方在于,网络小说对创作者想象力的要求会更高,幻想空间也更大。网络历史小说也是如此,所以,网络历史小说的创作越到后期,时间线变动越大,人物在故事里产生的蝴蝶效应也越大,包括人物的性格等各方面成长起来后,作者在后期如果不能对人物的行动和人设有很好的把控,整个故事就很容易混乱。因此,我在创作时会习惯单独列出来一些人物小传,在各个小传里提前铺垫好人物性格和人物成长轨迹图谱,以免后期发展太突兀。

前不久,我创作的《我是英雄》入选了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网络文学IP微短剧创作扶持项目”重点选题,有人问我是不是要改行当编剧了。我只能说目前只是小试牛刀,毕竟写网络小说和写剧本有很大差别。网络小说通常篇幅比较大,作者最需要考虑的是整本书的架构。而写剧本,尤其是写短剧的剧本,需要在有限的篇幅里尽可能多地体现故事的矛盾,凸显戏剧的张力。两者的创作大纲不一样,需要细化的内容不一样,情节推进的方式等也都不一样。

我很幸运,赶上了网络文学大发展的好时代。从我最初进入网文创作领域发展至今,一直都比较顺利,这不仅有赖于遇到了好的平台支持,整个行业环境的不断完善和社会氛围对网络作家群体的认可和支持也让我们的创作有了更多的动力。我现在每天都会写作,日更大概6000字,作品的订阅收入和改编所带来的版权收益,足以让我过上体面的生活。历史类的书籍依然是我日常阅读最多的内容之一,历史学是我的专业、我的爱好,也不断丰富着我的小说创作素材,让我的创作基础更扎实,内容更准确。

最近,有一位读者看了《家父汉高祖》后在留言中感慨:“原来刘邦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啊。”这条留言让我很开心,我觉得这是对我创作历史小说的一个很高的评价,说明我的书写让读者看到了更鲜活的历史人物,这也让我很有成就感。我坚持写作这么多年,并且仍将继续写下去,为的就是这个。

滚开:从玄幻到科幻,在上海尝试不同的写作

【作家简介】滚开,本名何庆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定居上海。自2010年开始网络文学创作,已先后发布多部畅销佳作,擅长多种题材创作,是个人风格浓烈的实力派作家。代表作品有《神秘之旅》《极道天魔》《召唤梦魇》《万千之心》《十方武圣》《隐秘死角》等。其中,《隐秘死角》获得第34届银河奖最佳网络文学奖。

我是贵州遵义人,大学学的是生物医学工程,出于对文学的热爱,毕业后开始了全职创作的生涯。2016年,我来到上海定居,我的第一部科幻题材小说《隐秘死角》就是在上海完成的。

上海是一座精彩的城市。一方面,在这个欣欣向荣的沿海城市,机遇与挑战并存,努力总有回报。另一方面,上海有着丰富多元的文化背景,信息交汇密集,国内外很多前沿资讯、顶尖科技信息会第一时间成为人们口中热切讨论的议题。这也为《隐秘死角》的创作提供着灵感。有的人总是为我担心,觉得我这么写下去,总有一天要才思枯竭的。但是在这样的一座城市写作,怎么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有别于《三体》《流浪地球》这样的刘慈欣式硬科幻,我在创作《隐秘死角》的时候,将其定义为一个软科幻故事——在这想象中奇妙的未来世界里,有大家所熟悉的AR眼镜,也加入了磁悬浮招牌、飞行汽车,融合了现实世界、仙侠宇宙、平行空间与精神世界的多重属性。

如果说硬科幻是现实科技的延伸,那软科幻就是在科学的边界下探索更大的想象空间,一些没有被证实的科学逻辑或者科学猜想,也可以拿来创作。很多读者会在评论区里提出他们的科学问题和假设,尽是奇思妙想。

在《隐秘死角》之前,我的创造主要围绕玄幻、奇幻题材。随着这两年科幻题材的大火,特别是《流浪地球》的出现,让我忍不住想,“为什么我不能创作一个中国风的科幻世界呢?”于是《隐秘死角》应运而生。

网络文学,不同于影视作品,我需要读者在阅读时能够产生强烈的直观感受,来调动大家的阅读情绪,这就需要将一些抽象的物理数据、科学概念用具体的场景表现出来。这种呈现只能靠作者的想象来完成。例如大家都知晓的“黑洞”,连光都能够捕捉,而当你被黑洞牵引住的时候,你看到的景象究竟是怎样的,身体会产生什么感觉? 没有人经历过,就需要作者用文字来呈现。

在网上写作和传统的线下写作有很大不同。线下写作是等作品出版后才能与读者交流,而网络写作的这种交流则是随时随地。读者会对你的故事提出各种看法。当然开始也会被这些看法左右,但后来觉得还是应该按照自己预先想好的方向去写。这样出来的作品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

我一直觉得,科幻的兴盛与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实力发展有很大关系。作为一名80后网络作家,从小我的脑海里都是欧美科技如何发达的印象。现在中国腾飞了,我们当然也需要有自己的科幻。有别于西方的所谓自由和个人英雄主义,中国的科幻会融入中华民族勇于奉献和团结一心的精神内核,将文化传承融入故事之中,打上独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烙印。随着网络文学、影视作品的出海,再与世界各国的读者共同分享。这是时代的东风,也是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提升的必然体现。我们为什么不顺势而为呢?

至于优秀网络作家的标准,我的观点是一个“正”字。网络文学的受众非常广,每天有大量的读者会在网站上等着自己喜欢的作品更新,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会无意识地渗透到故事情节中,人物、剧情,甚至一个句子与措辞,都会自然地透射出去,触达万千读者。所以我们创作的第一要义,就是要正能量。

■记者手记

采访了三位年轻的网络写作者,我想我还是要重复导语中的那个观点——他们在创作上的这种孜孜以求和坚韧不拔,是令人感佩的。应该说,没有人强迫他们去进行这样或那样的探索和改变,一切都是源于他们对于写作的那份赤诚的爱。

我自己也是一个写作者,我能够体味写作这件事的艰辛。如果没有那一份爱,任何写作都是难以为继的。我为三位网络作家的这份爱而感动。“滚开”写科幻小说《隐秘死角》已经很成功了,他完全可以重复自己,以继续赚取高额的稿费,但是他决定要去写神话作品,“换换口味”;“历史系之狼”写历史小说已经很顺手了,却偏偏想尝试做做编剧;“和晓”倒是一如既往地在书写上海,但每一次她都在尝试突破,希望呈现全新的自己。

可以说,“不安分”是三位青年网络作家的共同特点。这是每一个优秀写作者的执念,也是文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写这样的稿子,我就是要呈现这种“不安分”,要为在众多“躺平”中仍在文学海洋里苦苦探寻、孜孜以求的一群年轻人由衷地点赞。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