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大学

上一版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上大团队用脑科学和VR技术拓宽孤独症治疗场景

为“星星的孩子”打造一片森林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医疗健康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特别在孤独症治疗领域,新兴技术的应用为改善患者状况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来自上海大学管理学院的研究生胡海霞就通过整合产学研力量,成功带领团队提供了一个以VR康复训练系统和多模态生理信号监测系统为核心产品的新型孤独症儿童治疗方案——“森林时光”。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一次志愿服务促创想诞生

“森林时光”产品的起源要从胡海霞参与的一次志愿服务说起。在这次志愿服务中,她来到一家专门服务于孤独症儿童的康复中心。胡海霞发现,传统的康复训练方法过于单调、缺乏趣味性,而孩子们本就囿于自身疾病,更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看着那些天真无邪,却又在社交和沟通上挣扎的孩子们,她感觉非常惋惜。

志愿服务结束后,她在返校的途中开始思考,能不能开发出一种治疗方案,既能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个性化且高效的康复服务,又能使他们的康复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呢?她回想起在与康复中心负责人的交流过程中所了解到的脑科学在孤独症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虚拟现实(VR)技术在康复训练中的潜力。最后,她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结合脑科学和VR技术,为孤独症儿童创造一种全新的康复训练方式。

这个想法成型之后,胡海霞立刻行动起来。她利用上海大学综合院校的优势,集结了来自不同学院的同学,组建了一个跨学科的团队。他们一起研究脑科学理论,探讨VR技术的应用,寻找合适的算法分析患者的大脑活动模式,试图找到一种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运用数据科学和算法提升康复训练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具针对性和更高效的康复服务,这是胡海霞最初的方案设想。基于这一理念,来自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学院多位同学共同开发出一种“起源算法”,用以分析患者的大脑活动模式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制定针对每位患者个性化的康复计划。“这款数据分析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挖掘大脑神经网络的复杂关系,为病情阶段不同的患者推送不同的治疗方案,为精准治疗提供有力支持。”胡海霞介绍说。

让VR技术带来沉浸式治疗

治疗方案匹配算法研发的同时,团队也在探索VR设备的引进方案,他们开始探索如何有效地引进VR设备,并将其融入康复过程中。

在VR技术的帮助下,孤独症儿童能够沉浸在模拟的日常生活场景中,通过互动体验提升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这种沉浸式的治疗方式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参与度和兴趣,还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目前在一家小规模的康复中心已经启动了试点。团队还建立了持续改进的机制,定期评估设备的性能和康复效果,并根据最新技术发展以及患者的需求进行更新和升级。

在落实方案的过程中,胡海霞和团队成员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他们需要学习新的技术,与不同领域的专家沟通,频繁地展开线下调研,筹集资金购买设备……但每当团队陷入低谷或忙到不可开交时,他们总会想起康复中心那些“星星的孩子们”——这些孩子纯真善良的微笑、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在克服困难中表现出的坚韧,总是能够激励着团队成员继续前进。“我们的努力不仅仅是为了一个项目的成功,更是为了给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带来希望和改变。”胡海霞说。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团队都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胡海霞曾解释这个孤独症数字治疗方案的名称由来:“森林”是充满生命力和多样性的地方,孩子们可以在其中探索和学习。这种探索性质与数字康复方案的目的相吻合,即通过互动和游戏来促进孩子们的认知、社交和语言技能的发展。“森林时光”也可以给人一种安全和岁月静好的感觉,这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们常常感到焦虑不安。这个名字传达了一种温馨和包容的氛围,有助于孩子们建立信任和参与治疗过程。

方案试点回馈也让人欣喜,数据显示在缓解孤独症儿童相关病症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看着孩子们的笑容和进步,胡海霞和团队成员们都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希望我们的一点小实践能为数字疗法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