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巢书屋前不久正式入驻上海书城福州路店,成为了上海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书店“店中店”。其实“店中店”的模式并不罕见,但书店“店中店”却是一个首创。书店经营者希望通过相互借力,来寻找新的生机。但是这种模式能否行稳致远,业内说法不一。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此前已有雏形 青年报记者昨天前往上海书城福州路店,特地去走访了这家馨巢书屋。书屋位于书城5楼的一个空间里,不是很大,大概40个平方米,陈列的图书也就是几百种。可能是因为记者探访的时候比较早,书屋里的读者并不多。“前几天三八妇女节的时候读者还不少。逛书店过节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店员告诉记者。 馨巢书屋现在被称为上海唯一的女性主题书店。当然,在业内看来其更重要的一个身份是上海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书店“店中店”。馨巢书屋原本就是一家独立的书店,开设在八号桥创意园的一栋三层小楼里,当时可谓风光无两。所以尽管店家给此次搬入书城再启制造了很多“噱头”,但是“经营收缩”这个词无论如何都是回避不了的。 钟书阁上海大区总经理朱兵告诉青年报记者,尽管书店“店中店”是第一次出现,但其实之前已有这样的雏形。一些出版社在书店里包下空间,开设专架,专门销售自己出版社的特色优质品种图书。比如中信少儿出版集团就在钟书阁里开设了这样的专架,做到了集中式呈现,效果很不错。而现在书店“店中店”其实是将这种模式进一步扩大,让图书机构之间的相互借力变得更为紧密。 实体书店的避风港? 如前文所述,馨巢书屋是目前上海唯一的女性主题书店,其实它并不是上海第一家女性书店,大众书局正大乐城店也曾是一家女性书店。但是这家书店早在2019年就已关门大吉。尽管近年来人们对实体书店有了更多关注,有关方面也给了更多扶持,但书店仍在关门。去年至今上海已经告别了衡山·和集、大隐书局武康路店等一批精品书店,让爱书人痛惜不已。于是在此时出现的书店“店中店”,也就被看成实体书店寻找“避风港”的一种方式。 首先就租金而言,过去精品书店大多设立于黄金地段,美则美矣,奈何租金太高,完全没有办法收回成本,大多昙花一现。而据朱兵透露,在大型书城里开设专架或者开设“店中店”,虽然租金也不低,但毕竟经营面积缩小了,相比独立店铺的租金要少很多,所以起码可以在成本方面节约一大块。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开了“店中店”,那书店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而是形成了相互借力、抱团取暖之势。朱兵告诉青年报记者,在各大书城中,上海书城福州路店的人气是最旺的,能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对于小书店来说还是很有期待的。同时,上海书城福州店在升级改造完成之后,本身就将店面分成很多区域,进行图书品类化经营。馨巢书屋的入驻,起码丰富了书城女性主题图书的展陈和销售。所谓“相互借力”,在此就体现得十分明显。 有点残酷的现实 当然,对于“店中店”的模式,各方也有不同的看法。读者邹女士就对记者表示,其实她还是更喜欢过去在八号桥独门独户的馨巢书屋,因为这本身就是一家主题书店,独门独户有利于突出这样的主题。现在小书屋搬到了大书城,她就未必会去,总感觉小书屋被大书城“淹没”了。 经营者既然选择了“店中店”,那就要做好被“淹没”的准备,这是一个比较残酷的现实。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果说出版社在书店里开设专架,把原本和别家出版社放在一起的书单独挑出来专门陈设,这是一种“主题突出”,那么一家小书屋开到一家大书城里,那就有“自我隐匿”的可能了。对于一些喜欢“直奔主题”的读者来说,穿过书城的书山人海,去参观一家“店中店”,这绝对是一个心理挑战。 所以书店“店中店”模式要想行稳致远,关键的一点还是要将自己做精做强,要认识到自己绝对不是依附于人,而是要相互借力,共同谋求生存。“未来大书城和小书屋可以搞更多互动,增加彼此的黏性,更多读者更多逛‘店中店’的理由。”朱兵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