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2024年03月0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如何让青年文艺工作者更强起来?

两位文艺界委员发声:加大扶持力度,搭建展示平台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王丽萍和谷好好。

    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2024年2月26日,上海文化人才之家普陀中岚居正式投入使用,80位青年文化人才喜迁新居。

全国两会召开前的这个利好消息让两位文艺界的全国政协委员王丽萍和谷好好欣喜不已,两人一合计,打算共同为“如何让青年文艺工作者更强起来”发声。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文艺界的委员提案总是透着浓浓的文艺范,“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用这样的诗句开题,两人将惜才留才育才的建议带到了全国两会上。

全国政协委员、上影集团上影电视剧公司编剧王丽萍和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同属一个界别,大家经常在一起开展小组讨论,彼此十分熟悉。

在看到上海文化人才之家普陀中岚居正式投入使用的新闻报道时,两人都是眼前一亮。原来,该项目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普陀区联合打造,首批提供150套文化人才公寓住房。以文化赋能社区,以社区留住人才,通过建阵地、搭平台、拓渠道、强服务等方式,更好地关心人才、服务人才、凝聚人才。

王丽萍找到了谷好好,“能不能聚焦青年文艺工作者的成长问题联名提交一份提案。”没有犹疑,两人一拍即合。

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青年文艺工作者,鼓舞青年人的凌云壮志,让他们尽快强起来呢?王丽萍的观点是,“需要挖掘、选拔和培养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文艺人才,让他们能脱颖而出,有一席之地,做新时代新征程的记录者和创造者。”

话虽如此,但真的要让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还面临重重阻力。谷好好介绍说,青年文艺工作者的竞争压力较大:国有机构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相对较稳定,而“文艺两新”的自由职业者、民营院团中青年创作人才相对较少;国有机构中尤以高校和专业艺术单位最为聚集青年人才,而体制外的青年文艺工作者在薪资、职称评定、生活成本等实际问题上,竞争压力更多更大,甚至常常成为制约他们进一步创新创造的瓶颈。

“政府特别是文旅部门更多关心鼓励青年文艺工作者,赋能人才筑梦,改善其生活条件,让他们以积极向上的状态投入到创作中,并对青年文艺工作者的长期职业发展进行指导和规划。”王丽萍建议,要加大持续扶持力度,搭建展示平台,对不同体制机制单位适当区别对待,针对非国有机构人才及自由职业者面临的发展问题,要更加关心关注,并且在政策及扶持力度上做适当倾斜。进一步形成文化人才尤其是青年文艺工作者安居乐业、创新创造、成长进步的良好生态。

谷好好建议,要通过有经验的中老年文艺工作者对青年文艺工作者的“传帮带”,定期培训,院团、高校帮扶,提高青年文艺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热爱文艺的“接班人”。更加注重文艺的创新培养方式,拓展培养内容,激发青年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此外,这位委员提出,要适当增加各类奖项的“新人奖”比例,一些地方的基金会也可以增加青年文艺工作者的扶持资金,有些奖项不是简单的金钱支持,可以跟踪创作全过程,关心青年文艺工作者创作中的困难,及时排忧解难,并关注其成长轨迹和发展,为培养大家名家早做准备。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