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2024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2024年01月2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银发经济得到更多年轻人的认可 让更多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85后委员“接地气”的观察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85后市政协委员的建议“接地气”。青年报资料图

    徐默涵青年报记者 郭容 摄

    石景宇 青年报记者 郭容 摄

“转变就业观念,如果有更多年轻人加入,也能多做出些创新。”——市政协委员徐默涵

“不要仅仅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判,或者直接给孩子定下标签,这对他一定会有不利影响。”——市政协委员石景宇

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今日上午9时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昨日下午,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预备会议召开,政协委员们也纷纷前来报到。出生于1988年的石景宇和出生于1986年的徐默涵今年是第二年履职,今年两会,两位年轻的85后委员所聚焦的话题,还是青少年问题,依然来源于“接地气”的生活观察。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月薪几万元的工作为何吸引不了年轻人

月薪2万至3万元,却因为工种的问题,没人愿意做。这个难题,让市政协委员徐默涵去年将关注点聚焦在了大学生就业创业上。一年过去,他告诉记者,这个难题依然存在,“没有得到明显解决。”

“报道发出后,其实是有不少年轻人愿意来加入我们的。”在生活服务领域自主创业的徐默涵告诉记者,比如一些陪诊员、上门医护诊断、上门推拿等服务性的岗位,还是有很多年轻人前来应聘。但是整体而言,年轻人更愿意做一些“坐办公室”的白领工作,而对于一些相对较为辛苦的蓝领岗位,就不太青睐。

也因此,他今年与久事集团上海交运公司开展了合作。“他们有改装的专业陪诊车,为不是那么紧急但行动又不便的老人们提供送医服务,我们就派陪诊员陪同,也可以帮忙挂号等。”通过设置拓展一些这样的岗位来吸引年轻人。

“但从我们创业的初衷来说,更多是希望提供雪中送炭的服务,而不仅仅是锦上添花。”徐默涵说。今年,他吸取了去年履职的经验,计划提交的建议更为聚焦,虽然还是围绕青年人的创业就业问题,但方向更为明确——将目光集中于青年与“银发族”的交融,引导青年人从事“银发经济”领域的创业与就业。

“银发经济从来不是夕阳产业。”徐默涵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城市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对养老服务、医疗保健等需求也日益增长。银发经济的发展对于满足老年人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尤其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观念的转变,银发经济领域在不断创新发展,有很多适合青年人从事的新的创业和就业机会。

但从徐默涵接触到的年轻求职者来看,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还是认为这些行业与“稳定、养老”相关,没有活力,无法创新,导致许多青年人对这一领域缺乏兴趣。另一方面,银发经济领域的发展相对较新,其职业发展路径尚未完全形成,青年人对在这一领域未来的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也存在疑虑,不愿意冒险踏入,进而限制了银发经济领域的人才供给。

“其实银发经济存在巨大市场缺口,例如研发领域,就得不到人力的满足,存在供求落差。”徐默涵说,他也希望在今年两会上继续提出建议,从转变青年人就业观念,针对青年人在银发经济领域的创业就业提供更多扶持等方面做出努力。“如果有更多年轻人加入,也能多做出些创新。”

应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更“多维”的评判

去年,石景宇为外来青年人发声,提出了青年租房保障方面的提案。今年,他关心的议题还是从身边发现的,本身从事青少年艺术教育,他发现青少年在成长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亟需关注。

他向记者出示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心理健康蓝皮书(2022版)》报告上的数据,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约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且心理健康问题呈低龄化趋势。当前,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响深远,尤其是学业压力和家庭期望。

过度强调学业成绩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增大,家庭和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视不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支持体系不完善,这些都可能导致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出现问题。“比如我们在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很多学业不太好的小朋友可能就会被认为是所谓的‘差生’,进而在大家的交流中无形中形成一种排序,影响到孩子的心理。但很有可能这个所谓的‘差生’其实在某一个领域是有专长的,可能是体育,也可能是艺术。”石景宇说,这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在评价孩子的时候,对于优秀与否的定义更加多元化,而不仅仅是靠一张试卷,一个考试分数。

“我们还是应该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更多维度的评判,不要仅仅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判,或者直接给孩子定下标签,这种成长环境和成长过程对于他一定会有不利影响。”石景宇说,心理健康更是会伴随孩子终身成长的一个问题。

今年两会,他也将就此提出建议。对于学校,他建议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必修课,并定期更新教材,同时也增强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在学术评估和升学制度中,也纳入心理健康和社会技能指标,推动升学体系多元化,减轻单一考试成绩的压力。

“其实改变可以是多重的,也没那么复杂。”石景宇说,比如他就发现,身边有艺术专长的小朋友,大多很活泼开朗,“一些艺术感染、艺术教育,可能会让孩子发生心理问题的比例大大降低。”他表示,不是说一定能缓解或者不发生,但可以肯定的是,艺术教育可以起到一定的心理疏导作用,让孩子有更多的渠道来进行情绪发泄。

石景宇表示,希望在两会上的发声,让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合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更为健康的成长环境。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