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校园

上一版  下一版   

 

2024年01月1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个班有“问吧” 每个人能提问

“为什么是小蝌蚪找妈妈而不是妈妈找小蝌蚪?”遥遥领先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好问题作品”展示吸引学生参与。    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吴恺

    每个班级设置“问吧”。

    流动式讲解锻炼了学生们的表达能力。

一个星期为什么有7天?天上的雨为什么下不完?本学期临近尾声,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正式启动了校园十大好问题评选,整个寒假期间,广大学生、家长都可以为心目中最有意思的问题投票。目前,张予泽同学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是小蝌蚪找妈妈而不是妈妈找小蝌蚪”以超过30%的票数在投票榜上遥遥领先。

为什么要评选校园十大好问题?十大好问题出炉后还有什么安排?昨日,青年报记者走进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一探究竟。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好问题”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

“学生们好问题的来源不只是课堂,生活中也处处有好问题。”

“老师有两张表单,一张记录同学们课堂上发现的好问题,一张记录课外的好问题。”

“通过‘好问题’,最关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他们会觉得学习的内容是自己感兴趣的,并产生进一步的探究。”

在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每个班级都有一个“问吧”,张贴着班里同学提出的各种“好问题”。

二(2)班“问吧”的最新一期主题是推广普通话,同学们的问题都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普通话起源于哪里?”“有些人有方言口音怎么办?”“普通话和方言有哪些区别?”

而二(4)班“问吧”的问题则天马行空:“可乐为什么会冒气泡?”“为什么仙人掌能在干旱的沙漠生存?”“人为什么会做梦?”“什么人一年只上一天班?”

“学生们好问题的来源不只是课堂,生活中也处处有好问题。”学校小学部政教主任汪洋说,除了“问吧”展示孩子们的好问题,老师也会及时记录学生发现的好问题,“老师有两张表单,一张记录同学们课堂上发现的好问题,一张记录课外好问题,两张表单一周一统计,一个学期下来就有好多好问题。”汪洋表示,此次参与校园十大好问题评选的33个好问题,就是从汇总的好问题中层层推选出来的。

去年6月28日,上海市教委和宝山区政府启动了“天问杯”学生好问题大赛,力求通过多层次的活动和推广方式,发动百万人次中小学生参加,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提升青少年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青少年科学教育的良好氛围。为对接“天问杯”好问题大赛,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也开展了“好问题节”。

汪洋介绍说,学生的问题是“好问题节”得以实现的重要材料,遵循问题化学习的首要原理——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以学科的问题为基础。“好问题”从哪里来?在各学科课程推进实施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问题的探究路径。

以语文为例,在学习神话故事主题单元时,学生自主建构了围绕“如何读懂神话故事?”这一核心问题的问题系统,从“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故事想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这些基本问题入手进行自主阅读。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老师给予学生的是单元学习过程中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储备,继续探究,老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模型启示,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产生更多的问题。

“通过‘好问题’,最关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他们会觉得学习的内容是自己感兴趣的,并产生进一步的探究。”汪洋认为,学习是有持续性和延续性的,而好问题也一定是有可探究价值的,基于此,校园十大好问题出炉后,下学期开始,老师就会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跟进,让学生围绕这些好问题展开探究。

让学校成为“好问题”的摇篮

“学生可以把在课本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课后进行探索,然后跟同学们一起分享。站在这里讲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追问,是一种互动的形式。”

“我们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进而能够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体系也慢慢梳理出来了。”

“等到了七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了。”

提出“好问题”并进行探究后,如何呈现“好问题”的探究过程?在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每周的小金猴讲坛就是学生们展示、汇报、交流的舞台。

三星堆大立人神像手里拿的到底是什么?对考古很感兴趣的五年级学生廖艾夕产生这个疑问后,就对三星堆的青铜人展开了研究。待研究小有成果,她就走上了小金猴讲坛,和同学们分享交流。“我们来做个‘我笔画你们猜’的游戏,大家猜猜我是谁。我有吊角眼,还有个大大的鼻子,我的耳朵很大,是对招风耳;我是阔嘴巴,还剃着一个平头。还有个关键信息,我的脸上还敷着一张黄金打造的面膜,大家猜到我是谁了吗?”一边讲解,廖艾夕一边在PPT上展示出了戴黄金面罩青铜人的图片,并详细介绍了这个青铜人的出土时间、年龄和出土地点。听完她的讲解,同班同学夏子淇表示“涨知识”了:“以前都不知道这些。”

走上小金猴讲坛的同学们,讲解的内容五花八门,俞欣悦同学没去过成都,但对成都的美食却很向往,于是一番研究后,给同学们展示了一个成都美食美景“攻略”;陈禹暘同学读古诗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对作者辛弃疾产生兴趣,于是就从作者生平、作者诗词风格等方面对这首宋词展开了分析……“小金猴讲坛的内容是非常多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各种知识样样都有。”五年级学生余一铭说,在小金猴讲坛上,同学们将自己探究的知识侃侃而谈,不仅让大家学习了知识,也锻炼了表达能力。

“通过小金猴讲坛,学生可以把在课本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课后进行探索,然后跟同学们一起分享。站在这里讲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追问,是一种互动的形式。”校长吴昌利说,小金猴讲坛是流动式讲解,不但在自己班级讲,还到其他班级讲,每个月各年级讲得好的同学还会集中展示讲,做到了“天天讲、周周讲、月月讲。”

作为国内首个“问题化学习”母体实验学校,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所有班级全部实施了“问题化学习”。吴昌利透露,问题化学习已经探索实践了20年,而学校的问题化学习研究更是获得了全国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这些经验已在全市乃至全国辐射、推广,“目前,我们在全国有59所基地校,4个整体推进区。”

在吴昌利看来,好问题没有条条框框限制,无论是学科类、生活类还是校园生活方面的问题,只要对自己有所提升或有所帮助,都是好问题,“提问是可以培养的,我们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进而能够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能形成比较完整的问题链,知识体系也慢慢梳理出来了。”

在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学生们从一年级就开始开展问题化学习,不断培养遇到事情怎么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怎么写报告呈现研究成果,“等到了七八年级,这种能力已经养成习惯,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了。”吴昌利说。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