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24年01月1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她们是幼儿园里的“绿叶” 呵护着“最柔软的群体”

上海已成立53个保育带头人工作室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本报讯 每天清晨,孩子们到幼儿园后第一个见到的就是保健老师,作为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的重要一环,上海正在不断推进保育队伍建设。昨天上午,第二批上海市保育带头人工作室启动。青年报记者采访获悉,2022到2023年,市教委共成立两批53个保育带头人工作室,遴选培养了55名保育带头人、398名工作室成员,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实践成果。

保育工作主要是围绕幼儿一日生活内容展开,做着最基础、最辛苦、最琐碎也最重要的活儿。奉贤区青青草幼儿园保育师李盼入行已有15年,获得了首届“保育技能大赛”特等奖,并入选成为第二届保育带头人。“成为一名保育员,是我从小的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保育员,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工作至今,李盼都要求自己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做孩子们的老师妈妈和好朋友。

有段时间,李盼注意到班里一个孩子每次午睡时都打呼噜,经过专业判断,她怀疑是腺样体肥大,于是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排查。最终,检查结果证实了李盼的猜测,孩子及时进行了手术。一桩桩这样的小事,让李盼有了满满的职业归属感,也越来越不满足于现状,于是,她不断学习、潜心钻研。李盼说,“保育带头人”这个新身份赋予她的并非一个人前行的动力,“我们将努力发挥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为区域保育工作的优质发展献一份绵薄之力。”

金山区漕泾幼儿园保育教师施怡大学学的是思政专业,因为喜欢孩子,毕业后她听从内心走进了幼儿园。入职初期,施怡也曾经常碰壁。一个新学期她带托班,开学第一天有个叫东东的孩子一来园就开始大声哭闹。“我知道托班孩子难免会有入园焦虑,想着只要多陪伴、耐心安慰,他会慢慢适应。”但出乎施怡意料的是,接连几天东东仍是哭闹不止,这让她很是受挫和沮丧。

“园长、指导老师亲切安慰我,并给了我一个锦囊:要真正走进孩子,就要耐心观察。”于是,奶奶来接东东时,施怡仔细观察,听到他用方言跟奶奶交流,她恍然大悟:“原来我们说的话他听不懂啊!”随即,施怡就寻找各种资源学说四川话,随后她就用四川话和东东打招呼、对话,不久,东东也开始用方言和普通话与她交流。

如今,施怡已在保育岗位上工作了9年,几年的学习与实践经历让她不断成长也不断成熟,在2023年上海市托幼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她获得了特等奖。

记者了解到,2023年度上海市托幼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举行了育婴员、保健员赛道的比赛,评选出特等奖4人、一等奖14人、二等奖21人、三等奖42人。

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表示,2024年是“十四五”的攻坚之年,上海将进一步落实《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全面推进第二轮学龄前儿童善育民心工程,而保育队伍建设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经过两轮保育带头人工作室的创建,现在每个区都至少有一到两家工作室。”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