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培养一流的人才,必须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所谓名师出高徒,让最优秀的学生和最优秀的老师互相促进,共同打造人才聚集的效应。” ——中国工程院院士 范先群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童宽 本报讯 “没有定冠词的创新。”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医学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引领……与大师对话,感受智慧的力量、感悟思想的碰撞、感知心灵的启迪。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夏强,三位院长院士新近“同框”出席“精神传承 创新引领 共话交医高质量发展”院士论坛现场,共同探讨传承医学精神、开展战略布局、引领创新发展,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推动医学事业迈向新高峰。 三位院士从人才、学科、教育、医疗四个维度,分享解读了交大医学院对接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既是科学家,又是管理家、教育家的他们分享科研精神和医者大爱,为年轻的心灵点灯引路,用自己的经历,帮助医学生拨开思想迷雾,点燃理想信念之火。 谈及交大医学院大力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是如何推进临床和基础学科深度融合交叉,范先群院士表示,交大医学院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的根本使命,始终致力于培养卓越医学创新人才,把研究生培养成临床医学专家,培养成医学科学家,培养成医学大师。 “想培养一流的人才,必须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所谓名师出高徒,交大医学院通过将骨干教师激励计划、首席教师牵引计划、临床和基础相结合的创新团队培养计划、破格晋升计划、双百人计划等紧密结合起来,让最优秀的学生和最优秀的老师互相促进,共同打造人才聚集的效应。”范先群说。 宁光院士从肾上腺皮质瘤的确诊小故事来映射从攻克一个疾病到攻克一类疾病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20多年前,当时肾上腺皮质瘤的确诊需要270余天的诊断时长,而如今,瑞金医院只需要4天即可确诊,这就是科学的进步,而每一阶段科学的进步,离不开每一代人所作出的贡献。 宁光院士号召医学生静下心来、安下心来去从事自己的专业,用自己的力量让别人活得更幸福、更健康。人应该努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你的爱好和事业完全相符,那努力的方向就是对的,如果不相符,就努力把事业变成爱好。 夏强院士是2023年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他看来,附属医院是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夏强院士作为仁济医院的院长,也非常重视医学人才的培养。他认为,医学生是未来的医生,他们面对的是病人的生命,这就要求他们不能犯错误,因此必须要在学生阶段做好训练,仁济医院的临床实训中心有着非常强大的模拟数据分析,学生们在这里可以做各种模拟训练。可以大胆试错,为之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医学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引领。“要勇于创新,要敢于探索,要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是每一个医学路上的追梦人秉承的奋斗理念。 对于如何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创新,范先群院士认为,舞台很关键,高校应当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我们鼓励大家创新,去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只要久久为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一棒接着一棒,一代一定就比一代强。” 面对医院如何提升临床研究、促进成果转化这一问题,宁光院士提倡“没有定冠词的创新”,科学无大小,只有新不新,每一个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研究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挖掘。不论你是医学生,或者是科学家,都不应该轻易被规则所限制或束缚,要勇闯无人区和死亡谷,探索别人尚未涉及的领域,解决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医生这个职业是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每一个医学生在学生时期就开始了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形成了知识的积淀,并将其转化成潜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打磨、运用、熟悉,从而有助于新的科研成果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