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长三角

上一版  下一版   

 

2023年12月2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丝竹之音擦亮江南文化底色

这场“最江南”的音乐会来了

青年报记者 郦亮

    音乐会现场。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丝竹之音构成了江南文化的底色,而长三角地区正是江南丝竹的重镇。“丝竹清韵 海上雅集——长三角江南丝竹保护传承联盟迎新音乐会”昨天在浦东新区群众文化艺术馆东剧场举行。此次音乐会正是长三角非遗保护交流的又一成果。

江南丝竹诞生于江南。明嘉隆年间,以魏良辅为首的戏曲音乐家们在太仓南码头开创昆曲水磨腔的同时,以张野塘为中坚人物,组成了规模完整的丝竹乐队,用工尺谱演奏,由昆曲班社、堂名鼓手兼奏,后逐渐形成丝竹演奏的专职班社。丝竹演奏与民俗活动密切结合,后正式定名为“江南丝竹”。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江南丝竹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此次江南丝竹迎新音乐会汇集了长三角江南丝竹的顶尖团队。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8支江南丝竹团队,带来了精心编排的八首悠扬曲目,还与民歌歌手为大家联袂带来两支经典江南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和《四季相思》,“民歌+江南丝竹”的形式让观众沉浸在“很江南”的节日音韵之中。

上海市群艺馆馆长、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吴鹏宏对记者介绍,建设这个平台,旨在加强长三角江南丝竹的交流,以演促学,共同发展,今后将以主题研讨、交流演出这样“动静结合”的方式,在不同省市间轮换举行,共同打造跨区域交流、展示的平台。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