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23年11月2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海进入“世界中国学时间”

溯源循根共切磋 文明互鉴同进步

青年报记者 刘秦春

    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开幕式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新华社 图

昨日上午,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开幕,现场宣布了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成立。主论坛上,海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大会主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多位学者不约而同地指出“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并强调应当加强对青年汉学人才的培养。

青年报记者 刘秦春

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

本次大会主题为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中国取得的成就令全球瞩目。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加关注中国,研究中国。

非洲中国学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中国学发展值得关注的版图。埃塞俄比亚是非洲中国学的重要力量,涌现出更多学习中文的群体,以及更多深入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学者。埃塞俄比亚前总理海尔马里亚姆·德萨莱尼表示:“非洲的中国研究正在发展壮大,埃塞俄比亚是重要版图之一。”

罗马尼亚前总理阿德里安·讷斯塔塞注意到,中国正试图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创新,把孔子、孙子等优秀传统文化与实践中产生的新思想相结合。他还提到,世界上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一带一路”倡议非常清楚地证明中国在理顺内部秩序之后,尽可能有效地为世界的发展与繁荣做出贡献。

开幕式现场还宣布成立了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据介绍,联合会是由世界各国和地区中国学研究机构及学者专家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非政府间的国际性社会团体,旨在促进中国学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中国同世界的沟通与对话,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联合会目前拥有73个创始会员,会员来自29个国家的大学、智库和科研机构,总部设在北京。

加强对青年汉学人才的培养

大会主论坛在开幕式后举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中文系主任阿尤布·撒勒塔史有32年研究中国的经验,他指出,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汉学研究书籍与史料的翻译与传播,加强汉学研究图书馆建设以及对相关资料的解读,加强对青年汉学人才的古代汉语能力培养。

那么,怎样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参加研究中国的项目呢?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目前开设有跨学科中国学硕士研究生项目,每年招收约110名新生,其中约20%来自中国大陆,80%来自海外。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副院长何必介绍道,加入这些项目的学生在申请之前都与中国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大约三分之一有与中国相关的学位或者课程辅修经验。他们希望把自己在其他方面的学识与中国学教育相结合,通过形成新的观察,了解和认识中国的视角,最终能成功取得相关学术成果。

“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

哥廷根大学教授施寒微在演讲中指出,自十五世纪以来,面对西方文明,中国始终在努力寻求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在过去的四十年间,中国深入参与了全球文化交流对话。在规范和价值观方面达成相互理解,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核心前提。儒家传统是中国古典文明的基石,其特点是尊重传统,同时又开放求新。立足于这一传统的视角,在中国踏上新“长征”,努力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必须了解如何进行参与和协商。“我们欧洲人也要开始一次长征,我们应当向中国学习,就像中国向欧洲学习一样。”

牛津大学教授墨菲出生于澳洲,从小就与汉语结缘,高中毕业之后就背包游历中国。她指出,随着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不断崛起,中国学在更广泛区域研究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中国学有助于促进社会科学的变革,丰富社会科学的内涵,实现“去中心化”。墨菲认为中国学的全球化体现在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广泛的区域研究在中国的崛起,中国学者在中国学国际期刊上的发表也促使中国学走向全球化。第二,在中国和西方国家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包括许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国学课程的发展日益兴盛。第三,比较区域研究的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姜义华指出,中华文明的历史原创性在于中华文明一贯以人、人类、人类社会为本位,而不是以超越人间的神明世界为本位,也不是以和人的存在毫无联系的物的世界为本位。“中华文明的这种历史原创性,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所有文明中唯一赓续至今而且历久弥新的文明。而且使中华民族和全人类命运与共,成为我们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动力。”

■03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