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开幕,现场公布了2023中国学贡献奖获奖者名单。获奖的分别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荣休教授 卜正民、韩国延世大学荣誉教授白永瑞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院卓越院士马凯硕。 青年报记者 刘秦春 卜正民 以局外人的身份读懂中国 回顾过往,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荣休教授 卜正民说道,五十多年前,还是一名本科生的他就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5年在复旦大学做交换生的经历更是让他走上了历史的研究之路。 在研究过程中,卜正民发现,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复杂联系一直都是双向的。他的研究成果将在新书《崩溃的代价:小冰河期和明朝的衰落》中呈现,这本书的中文版将于明年出版,深入地运用了全球视角,将晚明的历史从人类史上升到气候史,展示中国和欧洲在何种程度上共同受制于小冰河期气候灾难的影响。 谈到中国学研究时,他坦言,自己或许永远无法拥有局内人的精妙知识,但这也使他得以摆脱局内人可能会受到的社会、文化和宗教偏见的影响。 “尽管我永远无法像一个局内人那样完全理解中国,但局内人已经认可了我这个局外人的一些想法和见解,可能有助于形成一种对中国更客观、更普遍的认知。这不仅仅是一种从中国自身出发、为中国自身服务的认知,而且是将中国视为世界一员的认识。毕竟,这个世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卜正民说道。 白永瑞 聆听对方,进而升级自己的认知 韩国延世大学荣誉教授白永瑞用中文发表了获奖感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还在读大学的白永瑞在反思韩国社会的过程中对中国产生了兴趣。后来,他从东亚视角开始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和各地学界同仁进行学术交流,进一步深化了思考。 现在,他切身感受到了全球性大转折的局面已经到来,但未来还将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他认为,我们迫切地需要摸索出文明转折的可能性。他表示:“希望包括中国和韩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和社会在走向‘另一种普遍文明’的过程中,能够互相尊重彼此积累至今的思想和生活经验。” 白永瑞认为,现在的中国学研究,需要他国和中国互相借鉴,相互参照。当然,不仅是韩国,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的中国学都会起到同样的作用。为此,他提出要培养聆听的能力,要深入地去聆听对方,由此反思自己,进而升级认知。“我相信,如果聆听的能力得到有效发挥的话,那么能够孕育出另一种普遍文明,共生的中国学也将会应运而生。” 马凯硕 致力于向西方解释中国的人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院卓越院士马凯硕通过视频的形式发表了获奖感言。他指出,世界上大多数社会,尤其是亚洲,与中国有着数个世纪甚至数千年的密切关系。因此,对中国文明深厚智慧的深刻尊敬是存在的。中国正在通过分享自己的智慧帮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马凯硕认为当今全球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促进对中国的更深入理解。因为中国愿意和其他国家合作解决迫在眉睫的全球性挑战,他强调,这应当被视作为人类创造更美好世界的巨大机遇。 “今天我拿到这个奖项,必将加倍努力增进全球对中国的理解。正如我的一位已故的好友——傅高义在此前接受这一奖项时所说的那样,‘在中国被认可为一个真诚致力于向西方解释中国的人’令我深受感动。”马凯硕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