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23年11月2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理论学习先行,搭建实践育人平台

团松江区委面向新兴青年群体积极开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

青年报记者 陈泳均

    上海“青社学堂”活动。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团松江区委牢牢把握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总体要求,面向新兴青年群体,深入实施团中央“筑梦计划”。以理论学习先行,打造圈层联络架构,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持续扩大对新兴青年群体的团组织覆盖面。

青年报记者 陈泳均

理论学习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松江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平台策源地,“上海科技影都”建设汇聚了一批以新文艺青年为主体的新兴青年群体。

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团松江区委组建新兴青年群体政治理论宣讲队伍,开展面向新兴青年群体的集中学习活动。团松江区委通过挖掘培养影视导演、网红达人、独立演员等骨干为宣讲员,依托“青社学堂”和“伙伴讲堂”等载体,用“青言青语”领学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等。开展“青社学堂”培训、“我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言”读书会(网络主播专场)、“筑梦计划”读书分享等活动。活动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不断增强新兴青年群体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切实加强对新兴青年群体的联系、凝聚、服务和引领。

根据新兴青年群体流动性大、工作时间不规律等特点,团松江区委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和网络社群推送党和国家发展大事要事。指导基层团组织自主开展新兴青年群体理论学习活动,充分运用团中央“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学习平台”“青年大学习”“青春松江”新媒体平台等发布学习资料。

为扩大学习覆盖,团松江区委通过加大对新兴青年群体代表人士的政治吸纳和工作激励,引导新兴青年群体有序社会参与。打造新兴青年群体“找得到、联系紧、服务好、会引导”的“筑梦空间”。区青年中心加入区委组织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联盟,依托“青春加油站”为快递小哥提供公益课程、心理疏导等方面支持。目前已发展国潮文化、时尚创意、戏剧影视、新媒体直播、公益服务等“筑梦空间”10余家。

圈层聚力

深化“千联万聚常引”项目

如今,蓬勃发展的新经济聚集了大量的就业群体,青年成为新兴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如何凝聚工作时间、作息时间不固定的新兴领域青年,推动青年发展与城市有机融合、良性互动?

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为有效动员青年发挥作用,团松江区委坚持“自下而上—开展活动—发现骨干—建立组织”的逻辑链条,通过三个“圈层”联络架构打造,分层分类加强对新兴青年群体的联系覆盖。培养协同“核心圈层”,聚焦重点园区、龙头企业、KOL,抓住40名新兴青年骨干,成立“松江区新兴青年群体人才联谊会”,作为区青联的会员团体。紧密联系“伙伴圈层”,面向全区新兴青年群体,团松江区委发动各街镇团组织力量,排摸出较为活跃的新兴青年近100名,开展常态化联系服务。联系影响“拓展圈层”,以活动为抓手,引领更多新兴青年群体向党组织、团组织靠拢。

团松江区委带领新兴青年群体深入松江大学城新兴专业特色高校,联合影视企业,开发“产学研”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项目,助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上海科技影都”人才梯队建设。“山海数字”筑梦空间举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上海科技影都首届文化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班”,助力新兴青年群体创新创业。

“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团松江区委充分发挥松江大学城的教育优势,搭建平台,与上海科技影都的一家从事翻译的人工智能企业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学生实习和灵活就业提供机会,助力企业业务融合,从而助力招商。”松江区新兴青年群体人才联谊会会长、中国电影基金会影视数字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总监李焯晰介绍。

整体着力

链接资源助力圆梦“新”行动

围绕“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高质量发展大局,团松江区委探索“新兴青年+”实践育人模式,通过组织联建、工作联手、活动联办、资源联动、阵地联合、情感联通,激发新兴青年建功立业、挺膺担当。

推窗见景、开门见绿,上海有众多美丽的公园,如何进行全国推广? 开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以来,在团市委、市绿化市容局支持下,团松江区委整合流量资源,组织近20位正能量青年达人围绕上海市委、市政府“一江一河一带”环城生态带建设,开展“美丽中国 绿色生态”公园打卡拍摄和成果展示。邀请旅游、摄影、运动、时尚、网络作家等6名较具号召力博主(全网粉丝量共计1000万),成为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员和传播者。“这正是团松江区委开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以来,新兴青年响应号召,在忙碌之余,进一步发挥自身社会传播价值的生动体现。”松江区新兴青年群体人才联谊会秘书长、上海孤独旅图影旅融合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牛牧青感慨。

团松江区委坚持需求导向,依托益缘、业缘、趣缘、益缘、乡缘、网缘等纽带和组织肌理,找到不同新兴青年的“共情点”和“公约数”,组建团办活动型社团,开展“最 CUN 潮”古村落乡村振兴主题定向赛、戏剧类公益文化演出、非遗体验、相亲交友、青年影视家论坛等活动8次,以活动为契机建立网络互动式社群,服务覆盖约7000人次,从而带领新兴青年组建社群,提升组织活力。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