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23年11月2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安全提醒”要将视角低下去、温度提上来

一块“未成年人不得入内”指示牌何以引争议?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昨天下午,一篇《未成年人不得入内!这栋办公楼的做法,你怎么看?》的报道上了“热搜”,文中写道:“虹口区壹丰广场办公楼前广场竖立‘未成年人不允许入内’的警示标牌,并在学生放学时间设专人值守。”为了了解具体情况,青年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学生“抄近道”?

两条路线耗时一样

从地铁10号线四川北路站4号口出来,往左拐就是壹丰广场,地铁口和广场之间隔着一条通道,时不时会有进出办公楼的车辆从这里驶过,“办公区域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标牌就立在通道入口处。

当记者赶到现场时,已经是下午5点,放学高峰已过。报道中称:“一到上学及放学高峰,来往的学生和家长较多,不少人习惯通过办公楼门前抄近道前往学校或地铁口。在这个时候,保安便会上前阻拦,示意绕道而行。”那么,这个“近道”究竟有多近呢? 记者决定用双脚测量了一下。

壹丰广场的西侧有两所学校,都位于中州路衡水路路口,一个在路口的北侧,一个在路口的南侧。步行测试的起点为壹丰广场办公楼门前的通道入口处,终点为中州路衡水路路口。第一次,记者穿过办公楼门前的通道后,右转弯进入中州路,最后到达中州路衡水路路口,用时1分49秒;第二次,记者沿着办公楼门前的通道所在的四川北路一直往北走后,左转进入衡水路,最后到达中州路衡水路路口,用时也是1分49秒。之后,记者查看了一下地图,发现这两条路线其实都是围着壹丰广场绕半圈,相当于是一个四边形的相邻两条边,所以,所谓“抄近道”其实也没有多近。

网友热议:是善举还是“歧视”?

打开“上海虹口”公众号,记者看到这篇报道下面,网友们议论纷纷,且分成截然不同的两大“阵营”。

有的网友对企业的做法表示理解。“我觉得很好啊。本来这地方有车子出入口,小孩子跑来跑去撞到算谁的?”“防止个别孩子因追逐打闹而发生事故,杜绝家长追究责任,避免不必要矛盾发生,企业也是无奈之举,并无不妥。”

而有的网友则觉得“就是纯粹的歧视”。“现在哪里没有车? 有车经过都不让未成人走? 小区也有车进出,那未成年人不能回家了吗?”“这个未成年人有什么关系? 成年人就可以穿插行走了吗? 他们不也一样容易与车子发生碰撞吗?”“为了自己方便,一刀切地针对小朋友,毫无依据可言。这样的标语,大大的差评。”

也有网友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或者试试调整一下措辞? 比如说‘前方区域车辆通行较多,为了保障附近学生安全,未成年人请在成人陪同下通行’,不知道这样是否妥帖一些?”

还有附近居民现身说法,站在未成年人的立场作出安全提醒:“本人是附近住户,该广场行人与车辆是分流的,而且地铁站的路就开在他们广场旁边,如果要绕开就只有一条花坛里的小路,下午放学学生人数会很多,小路晚些还会有浇水打扫工作。相比较广场才是真正容易滑倒受伤的地方。”

商家撤标牌

校方:倡导安全路线上下学

当然,选择行走路线,是个人的自由,那么,壹丰广场为何不让学生从办公楼门前通行呢? 物业负责人表示,由于办公楼门前的车辆进进出出比较频繁,学生年纪小,之前出过碰擦事件,出于安全考虑,所以出台了这项举措同时放置了警示牌。

这么看来,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块警示标牌的出现,的确显得太过“生硬”了。人身安全,不分年龄,单独把“未成年人”列出来,并且以这样的口吻,是否容易让他们产生“被歧视”的感觉呢?

在现场,记者正好碰到虹口区民政局、四川北路街道、学校等相关负责人前来壹丰广场和物业负责人就这个问题展开探讨。最后,壹丰广场物业负责人将警示标牌撤离。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倡导选择更加安全的路线上下学,四川北路街道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将协调各个部门继续努力做好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为孩子们打造更加友好的城市空间。

■马上评

化警示为“友情提醒”好心更需“好言好语”

俗话说,防范于未然。在有可能出现危险的地方,竖立一块牌子,提醒一下活泼好动的小朋友们注意安全,是对于未成年人的一种关爱,这在很多地方都很常见。

在这次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前几年,这里其实已经发生过来往学生与车辆碰擦的事件,所以,物业出台这样的举措,也情有可原。

那么,这次的“问题”出在哪呢? 或者说,到底有没有“问题”呢?“柔性管理”,可能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把钥匙。

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就能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比如同样一块牌子,写一段诸如“友情提醒”的文字:“此处车多,危险,未成年人勿在此行走。”是否更有温度,更有“劝退效果”呢?

反观一下,我们从小就知道一个词:忠言逆耳,然而,当这个词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是否依旧可以保持理智去接纳它呢?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虽然标牌上的话,还远未达到“恶语”的程度,但只要稍加修改,就能为正在迎来寒潮的城市添加些许暖意,让过往行人都能感受到关爱未成年人的一片好心。

上海市正在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任重道远,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各个方面感受到城市的温度,拥有安全、快乐的童年。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06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