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冷梅 本报讯 市中心的小马路如何守护“小而美”,并能留住驻地居民的烟火气?一条不算很长的淡水路这两天再次“出圈”了。 “ 淡水路,可以很‘浓’。”青年报记者走在被绿植和展览装置包围的淡水路文化墙边,这句印在墙上的话便是再贴切不过的印证。文化墙不远处,熊爪咖啡的标志性墙洞占据街区一角,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刚刚启用的全区首个街区零距离家园敞开大门,还街区空间于周边居民。 再往前走,十字路口处左转,记者更是为眼前的街角设计惊艳不已。白色的复合材料做成一楼的围挡和店招,兼具透气性和视觉冲击力,原本的墙体被刷成灰色,并通过明媚的亮黄色进行几何式的空间区隔。这处街角设计亦有适老化改造,橘色长凳延续了墙体的色彩外延,同时也可以让附近居民多了一处落座歇脚的地方。 长凳一旁,嵌入式的售卖机可是一个体现多功能“适老”应用的新装置,机器上可实现人脸识别一键式叫车服务,手机无线充电以及量贩式购买需求,使用界面对老年人来说,也极其友好。周边的肉铺和蔬果点,和小红书共同发起进行微更新改造,守护了这些具有烟火气的街边小店。 10月23日,淡水路372号淮海家街区零距离家园正式启用,也成为淮海中路街区“善治”又一全新探索。 淮海家街区零距离家园选址淡水路,既有历史渊源,也有现实考量。淡水路位于淮海中路街道西部,被誉为“衡复之源”,有着121年历史,演绎了诸多海派文化、弄堂故事。 如今,零距离家园的打造,和淡水路“一街一路”建设示范区,10分钟社区生活圈有机融合,将多元化的服务进一步辐射,和周边的社区食堂、为老服务中心、文化墙等连点成线,擦亮了淡水路街区的幸福底色。占地200余平方米的家园具有“小而美”特质,具备邻里客厅、生活服务、文化交流、议事治理四大服务功能,公益咖啡、亲子画室、共享自习室、街区议事厅、服务大篷车等功能一应俱全,全方位满足了居民、白领和游客的休憩、服务、学习、活动、议事等需求。 “我们会继续强化党建引领、赋能街区‘善治’,加快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零距离家园’共同体,努力将淮海家零距离家园打造成为街区治理成果的展示地、品质生活的样板间、城市人文的新地标,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空间。”淮海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陆晓钧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