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23年08月1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走家乡 看变革

大学生从家乡发来“观察报告”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大学生们从各自家乡发来“观察报告”。

    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上大学之后,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这次调研让我更直观、深刻地感受到了家乡这十年发生的巨大变化。”来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刘滨雁同学在结束调研后感慨地说道。

今年暑假,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团委共同开展“走家乡 看变革”——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暑期专项社会实践活动,48支队伍,近300名学生将青春的脚印标记在上海、安徽、湖南等20多个省市。他们从各自家乡发来“观察报告”,汇聚起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生动画卷。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在革命老区见十年乡村巨变

桑植县是贺龙元帅的故乡,是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改善了,全部都改善了,生活、住房、交通,都改善了。你看,交通方面变化多大,从前下了雨出来就是满脚泥巴,现在道路硬化后下了雨出来脚上不沾泥巴。”彭家湾村80后村支书廖晓晖激动地向大家说道。

为探寻湘鄂西革命老区积极利用特色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在新时代十年间实现翻天覆地变化的“红色密码”,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秦淑娟老师指导,国际经贸学院刘滨雁同学带领的“稻根科抖行”实践团队深入湘鄂西革命老区,赴湖南桑植县开展了实地调研。

大公山镇斗篷山村海拔1400米,完成脱贫攻坚后,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秉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理念,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发展中药材产业增加经济收入,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实现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并行。

从费县手绣观十年非遗传承

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海泉老师、团总支书记胡婷指导的“非遗不遗 沂脉相承”实践团队奔赴山东临沂,着重调研了以费县手绣为代表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与费县第五代手绣传人卞成飞老师的交流中,团队成员得知,她原创设计制作手绣24大类1000多个品种,累计举办手绣公益培训课堂590余期。同时为解决村民就业困难,当地于2016年在省重点贫困村崔家沟成立了手绣扶贫工厂,依托费县手绣非遗项目带动费县及其周边500多名妇女和残疾人实现了就业创业,每年人均增加收入1.5万到2万元。

“不出家门,不出院子,能看孩子能做饭,一天还可以赚几十元”,这是当地人的深刻感受。队员们也在卞老师的带领下动手学习了费县手绣这一刺绣技法。队员王晓凤通过绣制荷包感叹道:“没想到简单的一根针和线居然能绣出这么多的花样,费县手绣真是魅力无穷。”

近十年来,在做好普查、挖掘、整理、申报、保护等一系列工作的同时,临沂市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限魅力与独特文化价值,增强让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信心。

访自贸岛寻十年经济腾飞之路

为探索海南自贸区先行先试的创新模式,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胡永中老师指导,工商管理学院谢赜宇同学带领的“走进家乡自贸岛”实践团队来到了海南省海口市多个企业。

国际旅游岛和自由贸易岛两大国家政策总体上为海南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海口民生改善了,海南自由贸易岛愈发成为中国与世界接轨的窗口。通过进一步走访企业,团队成员更加感知到两大政策对于海口市相关行业与企业的经济影响是实实在在的。

“无论是海口国际免税城内熙熙攘攘的人群,海口江东新区内拔地而起的总部大楼群,还是民营企业先进的食品生产技术和广布的全球贸易网络,都是国际旅游岛政策和自由贸易岛政策的落地实施,给海口市经济发展注入的强大力量的具体体现。”工商管理学院2021级学生谢赜宇是一名海南学子,看到家乡在两大国家政策扶持下展现的蓬勃生机,让他对海南十年来的变化充满了喜悦,对海南自贸岛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调研团队成员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财经类大学生,他们始终怀揣着深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热切期待能够以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为基础,更好地为家乡对外开放作出更多贡献。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