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23年08月0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街边开出“毛毡小花”

青春助力城市微更新

青年报记者 陈泳均

    南昌路上,一朵朵毛毡小花静悄悄地开放。

邂逅美好,在南昌路的口袋公园感受毛毡小花的温暖;穿梭时空,在《上海之梦》的立体装置中重温上海石库门老弄堂的记忆……随着城市的更新和发展,年轻人对于城市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增加,不仅主动表达和发声,也用青春力量助力城市微更新。近日,记者在小红书首届“马路生活节”路边艺术展发现,青年设计师发挥自己所长,让转角遇到生活的美好,让城市更加温暖。

青年报记者 陈泳均

将上海石库门融入立体装置设计

如今,城市“微更新”的意义早已突破了把某个角落改造成花园的局限,而是拓展更多可能性,在社区微更新中体现市民的生活方式。对于从小在上海老弄堂长大的青年设计师毛晟匀(AMAO)而言,上海老弄堂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承载满满童年回忆的城市空间,她也将自己对于城市更新的感受融入到马路艺术展参展作品《上海之梦》的石库门立体装置设计中。

毛晟匀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装置入口处是石库门的门楣设计,经过门扇,行人可以看到一个露天的天井,以及老虎窗这类石库门的标志性结构。再走几步,就能看到一个VR动画短片,讲述的是一个上海石库门小女孩的奇幻之旅。”

谈及为何会选择将石库门元素融入立体设计装置中,毛晟匀说道:“曾经,上海老弄堂给我的印象是,很多人一起居住在一个狭小、拥挤的空间;而如今,随着上海城市更新,上海老弄堂也焕然一新,不仅居住环境提升,而且成为很多来上海工作、创业、旅游的青年人打卡和居住的场所。”

记者发现,《上海之梦》的立体装置设计中增添了更多鲜艳梦幻的色彩。“大众说起上海老弄堂或者石库门,可能会浮现历史感、怀旧、杂乱的印象,但我个人认为这些建筑也是新潮的、现代的、有趣的。在艺术馆之外,大街小巷的公共空间也可以成为艺术的展现之地。”毛晟匀说道。

95后美院毕业生给城市打个温柔补丁

用艺术来串联城市,用设计来温暖人与城市的关系。在南昌路上的口袋花园,一朵朵毛毡小花静悄悄地开放。不仅给城市打了个温柔补丁,而且温暖了不少人的内心。

“花花补丁”的设计来自95后美院毕业生罗胜天,他用毛毡做成鲜花,修补城市破损街角,化身“街角修复师”。罗胜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切面与道路边角难免出现破损。我希望用毛毡小花的柔软和色彩,为城市增添一份温暖。‘花花补丁计划’最初是我的毕业设计,灵感来源于小时候在老家,因为马路的凹凸不平不小心摔跤,磕掉一颗牙齿的经历。花花补丁有两种功能,首先可以起到防止刮蹭和保护的作用,其次在美观的同时还有提醒的功能”

罗胜天回忆道,他的第一朵小花绽放在美院附近老城区的破损墙面上。“比起重新涂刷,放上一朵可拆卸的毛毡小花,既能保持社区原有的时代感,又能注入新的活力和温暖。最初我完全没有想到,会被路人喜爱并发在网上,收获了近10万点赞和很多粉丝。希望这些毛毡小花可以和上海市民发生一些有趣的互动和故事,也希望更多年轻人可以参与到城市微更新中。”罗胜天说道。

更新的不仅是城市更是城市中的人

“‘城市更新’这个概念发展到今天,不再局限于环境和物质空间的更新,而更指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维度多向度的综合性更新,更新的不仅是城市本身,更是城市中的人。”同济大学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国际)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周鸣浩副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因此,通过城市更新,是否能够提供更多公共服务、公共空间和公共活动,促进社会交往,推动生活方式改变,进而激发和提升城市活力,将是评判城市更新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周鸣浩分析道:“一座城市的市民文化素质越高,就越需要各种类型,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的艺术活动和展览。街道空间和公共空间就是一个城市的‘脸面’,直接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基因、性格和精神。”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