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2023年08月0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涿州部分受灾群众逐渐返回家园

穿好防护服、倒入消毒液、背上电动消毒喷雾器……8月7日上午,在河北省涿州市刁窝镇白塔村,村干部正组织消杀工作队对村里的主干道进行消杀。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涿州市主城区积水已经基本退去,多个受灾相对严重的村庄正在开展清淤、消杀、排涝等灾后修复工作,部分受灾群众也逐渐返回家园,正常生活秩序正在逐步恢复。

清淤完赶紧进行消杀

白塔村党支部书记王东介绍,洪水来时村里200多户村民投亲靠友,现在多数已返回村庄。村里前天开始重建工作,目前主要是清淤、消杀、防疫,村里自备井可以保障日常生活用水,村民饮用水还是以瓶装水为主。

涿州市码头镇沙窝村靠近北拒马河,此次汛情受灾严重,村里很多平房都被洪水淹没了。沙窝村“两委”班子一直坚守在岗,联系救援队向外转移民众。万幸的是,村里百姓都平安。目前除了沟洼区域,沙窝村基本已无积水,各家各户正忙着清理淤泥,村里找了10多台工程车辆帮忙清理马路等。

“现在除了清淤,就是抓紧向村民发放矿泉水、方便面等各类物资,村里共有1300余人,目前已回村700人左右,清理完就得赶紧进行消杀。”最近沙窝村党支部书记魏江涛一直连轴转,他和村民的共同心愿就是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河北省消防救援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涿州抗洪救灾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营救疏散人员为主的抢险救援,转入以保障民生为主的排涝清淤阶段。截至8月7日12时,河北省消防救援队伍已将包括居民小区、农产品物流园、配电站等在内46处作业点的积水全部排完,累计排水84万立方米,实施清淤作业6.66万平方米,送水344吨。

洪水中,涿州市供水设施受到冲击。为保障受灾群众生活用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接连调派国家供水应急救援中心西北基地和东北基地的应急供水救援队支援涿州。河北省住建厅也紧急协调省内各市住建部门,共向涿州派遣专业技术人员、保障人员60余人,支援特定功率发电机17台、运水车12辆。目前涿州城区八成以上应急备用水源井已启用。

涿州汛情发生以来,国家电网统筹调配8省市的93台应急发电车、220台发电机驰援涿州。经过昼夜奋战,截至目前,涿州市93个居民小区恢复正式或临时供电,主城区居民社区恢复超九成。

“我们正加快抢修受损电力设施,截至7日早晨8时,累计恢复10千伏线路41条、配电变压器866台,为全面恢复主城区供电奠定基础。”国网涿州市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主任陈宁说。

努力让群众住得安心

“160/100,您血压确实有点儿高了。回去按时吃药,有什么不舒服再来。”在河北省涿州市第三中学安置点的医疗救治组,47岁的码头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刘彦光一边解开水银血压计袖带,一边对就诊群众轻声叮嘱,并在《患者就诊登记册》上仔细记录下症状、医治明细等相关信息。

在这个高峰期曾同时容纳周边超过5000名受灾群众的防汛临时安置点,经验丰富的刘彦光和其他20余名医护人员几天来24小时轮班值守,累计接诊200余人次。由于部分患有慢性病的群众在转移时没有随身携带常用药,这里专门配备了降血压、降血糖及心脑血管药品。他们临时办公的校医务室桌上,摆放着除颤仪、心电图机等监测和检测设备。

“除了医疗救治,防疫消杀和传染病的预防及监测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一刻也不敢松劲儿。”涿州市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张玉宝说,安置点每天至少消杀两次,尤其在厕所、食堂等人员集中场所实施重点消杀。

午饭时间,学生食堂门前人流不断,接到开餐通知的群众自带餐具从7栋临时安置的楼里陆续汇聚而来,在10个窗口前有序排队取餐。他们手中的托盘或碗碟里,是盛得满满的茄子炖豆角、凉拌黄瓜、煮鸡蛋、大米饭等。热气蒸腾的窗口内,头戴无纺布工作帽的食堂工作人员不断询问打饭群众“一共几口人?这些够不够吃?”

“目前的食材储备能保障群众三天的基本伙食供应。”学校食堂负责人田亮说,在政府部门积极调配和社会爱心捐助的帮助下,现阶段食堂物资相对充足,食品留样等操作流程也不马虎,让大家吃好且吃得安全是后勤人员最关心的。“我们特意延长每一餐饭的供餐时间,这样群众可根据自身情况错峰打饭,也有效减少了聚集。”田亮说。

在食堂南侧的学生宿舍楼里,记者见到了码头镇向三村村民王建恒。凉爽的房间内,即将升入五年级的儿子正在桌前写暑假作业。7月31日下午,大水冲进了村,他们一家六口蹚着水转移到这里,属于较早被安置的一批。

“这里有水有电,尤其是有空调,大热天也热不着,早中晚都有饭。基本生活保障没有问题,我们心里挺踏实。”王建恒说。

还有部分群众被安置在学校初中部和高中部教室内,临时睡在他们转移时从家中带来的泡沫地垫、棉褥或竹席上。为了让大家住得更舒服,这几天,校长甄清一直在想办法筹措折叠床、床垫、毛巾被等物资。而且这批物资短期就能到位,安置点将根据方案下发到有需要的群众手中。

校园里,随处可见穿着印有“第三中学志愿者”字样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忙着疏导往来车辆、清扫校内垃圾、协助分发物资、广播寻人寻物……他们正用点滴行动,让安置群众感受到他们的工作热度。

综合新华社电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