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品读

上一版  下一版   

 

2023年07月2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承受不住的糖分

评《半糖时刻》《过午不食》

刘西竹

刘西竹

提到“中年危机”一词,浮现在脑海中的,十有八九会是一个男人的形象:家里有老有小,职位不高不低,健康时好时坏,情绪忽晴忽雨……男人有中年,女人当然也有,可不论在现实世界还是文学艺术中,我们总对男性的中年司空见惯,却对女性置若罔闻。幸好,《半糖时刻》令我得以窥见另一个平素“看不见”的女性世界,正如《瞬息全宇宙》为拍遍了“男人戏”的好莱坞带来的那抹令人惊艳的异色。

朱砂是著名学者罗勒的妻子,也是业内知名的资深编辑。外人眼里,她不仅秀外慧中、事业有成,与丈夫更是珠联璧合、琴瑟和谐。但有一天,罗勒的学生斯羽突然出现,打破了她看似平稳的中年生活。从斯羽的“初恋”、罗勒的女儿言姐的婚礼开始,他与朱砂的距离越来越近;疫情期间,两人更是被困在了同一间房子里。危机之下,他们心底各种不为人知的秘密也逐渐浮出水面……最后,早已罹患绝症、弱不禁风的斯羽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故事在他的死亡与朱砂孙女的诞生中迎来终结。

有人说,人到中年,面临着三大危机:身体的危机、渴望成功的危机、认识自我的危机。对朱砂而言,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早已触手可及,欲望衰退的年纪又将至未至,于是,对自我、对过往的重新认识与接纳,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她不可不面对、不得不忧虑的最大的难关险隘。纵观全书,深埋在朱砂心底的回忆与执念仿佛定时炸弹,而斯羽,正是那起爆的火花。

不论是朱砂与斯羽彼此间不可言说的情感,还是因这段短暂的情感而唤起的她的过去,都充满了弗洛伊德式的意味。从初遇的那一刻起,斯羽在朱砂眼中的形象,便与她记忆中儿子小时候的模样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什么会这样?随着故事一步步展开,真相也一点点明朗起来:很久以前,朱砂便因离婚失去了儿子。当时,她初为人母,他尚在襁褓。而那个得到她儿子的女人,却是她从小到大的闺蜜。斯羽说,朱砂嫉妒着青豆——“羡慕嫉妒恨”。我想,不论是当初因讨厌母亲而喜欢青豆,还是现在因疏远爱子而钟情斯羽,她一生不断地寻找释放的出口,如今却只剩下更多痛苦的压抑。也许,所有人的中年危机,都在年轻时便埋下了伏笔。

一个令人习焉不察,却又着实无法忽视的点是,“病”是贯穿整个故事的一个重要意象。在朱砂眼中,将斯羽与儿子联系起来的,首先不是别的,正是他那略带病态、令人怜惜的容貌。而这容貌背后自然有真实的疾病,它甚至直接塑造了斯羽一生的命运。由于身体健康的缘故,这个男人从小没有被父母“好好爱过”,和言姐的“恋情”也不过是逢场作戏,不欢而散。巧合的是,这与朱砂自身的经历形成了某种镜像般的对应关系,就像神话中的俄狄浦斯与他那未曾谋面的亲生母亲。反过来说,被斯羽逐渐吸引的朱砂自己也是“有病”的,那不仅是后来查出的癌症,更是过去几十年人生中一切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所层层叠加而成的“心病”。故事后半段,两人的感情逐渐升温,直至最终“越界”,则是因为另一种发生在宏观层面的“疾病”——新冠疫情。正如几百年前席卷欧陆的黑死病造就了《十日谈》,故事中的疫情,也同样是一面“照妖镜”,将中年人内心一切扭曲的隐疾都展露无遗。

故事的最后,朱砂与罗勒的婚姻,以及他们各自的事业仍在继续。只不过,斯羽的存在,终究成了两人之间横亘着的某种禁忌,不可言说,却又难以忽视,如黑洞将一切流经的星光吞噬。起初我觉得,他们的婚姻是泡沫般的,而那个年轻人的出现,便是令这泡沫破碎的那一触。可作者的想法却不然。她说,友情般的婚姻,或许才是“最圆满的状态”。婚姻的本质是一种契约,而一切契约关系的根基,不是激情,而是责任。且不说朱砂的孙女出生后,罗勒对小生命展现出了“亲爷爷”般的耐心;即使对斯羽,这个“凡事妥帖周到”的男人,也能一手操办重症治疗的全过程。钱钟书说,“婚姻是一座围城”,里面看外面,外面看里面,各自有不同的风景。每个家庭各有各的幸福与不幸,“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我,与“却道天凉好个秋”的作者,谁的看法更客观、更有普适性,或许也永远是个谜。

中年女性的脆弱与无助,贯穿了作者的一系列作品。《过午不食》中,梁葵的意外怀孕,令独生子对母亲的态度剧变;《狻猊》中,丈夫的去世,让杜安静暴露在复杂的女性关系中。也许是因为作者和主角都是女性,在这些故事中,男性“渴望成功”的危机感,似乎转换成了对家庭稳定、亲情温暖的珍惜,以及对这一脆弱的平衡被不可抗力打破的惧怕。这种将“家”当作救命稻草紧紧抓住的、强烈而急切的心情,不仅和中年男人对名利的渴求、对“逃离”的执着两面一体,也与当下年轻女性对婚姻的恐惧、对恋爱的迷茫遥相呼应,是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另一种方式。

另一方面,同样难能可贵,甚至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这些作品从来没有“神化”或“妖魔化”任何作为个人的男性角色,而是透过女性的眼睛,从另一个角度审视他们熟视无睹的、作为一种普遍现象的“中年危机”本身。最重要的是,不论男性还是女性的“中年危机”,都从个人层面折射出现代文明对人性的剥削与异化,正如《看不见的女性》所说,同样的病因,在男人和女人身上反映为不同的症状,却总是不被判定为同一种病。

最终,所有人的身体都已承受不住那么多的糖分,不论是男是女。

《半糖时刻》《过午不食》,骆平著,浙江文艺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骆平: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爱情有毒》《过午不食》《野芙蓉》等16部,先后获得冰心儿童图书奖、四川文学奖等各类奖项。

刘西竹,代表作《从<诡秘之主>看中国玄幻小说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因素》发表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并获得第五届浙江省文艺评论奖,另有翻译著作《众神与英雄:印度神话》等。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