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毕业季,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马忠法和毕业生们都会在学校法学院楼前拍摄合影,那时,团队中的每位学生都已经拿到心仪的Offer,去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人民法院,或者继续搞科研做学术。指导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100%,马忠法有自己的“方法论”。而在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研究生专职辅导员王鹏高也有“5-8”工作法这样的“独门秘笈”。 这些老师看似“超能”,实则都是在用朴实、细致之爱铺就着学生就业成长之路。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好好读书 打下扎实基础 2012年是马忠法所带研究生中头一年有了全日制毕业生,从那时至今,他的门下还没有学生在毕业时的第一关就出现就业卡顿的现象。求职是一场厚积而薄发的“持久战”,他认为,作为育人环节一部分,相比导师帮助学生完成就业,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求职的竞争力、如何增强学生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并在关键的时候在背后推一把。 培养学生求职竞争力,在马忠法看来,虽然最后阶段的冲刺至关重要,但平时扎实的基本功和能力培养才是根本。他注意到,很多研究生刚入学,就表现出想去实习的意愿。对此,他常说:作为在校在读的研究生首先要清楚自己的身份是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认真研读是第一要义——即先要好好读书,而不是错位,把自己变成了“职业人”;实习经验或报酬未来很容易取得;更为关键的是,若没有扎实的功底,怀着浮躁之气走捷径,只会砸掉自己的招牌、耽误自己的未来前程。 双向选择时,马忠法把能不能真心做到潜心读书、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作为选拔门槛;一旦进入门下,马忠法要求组内研究生在硕士一年级时沉下心读书。除了所学课程,更要脚踏实地去读专著、看文献、写文章,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搭建严密的知识体系,训练法学基本思维。 马忠法还要定期召开读书会,师生共读,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并解决,而学生们也有机会跟随导师参与学术研讨会和课题研究,拓宽行业视野,直观接触业界热点话题,为就业打下基础。 “好好学习是学生阶段最重要的事,也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第一步。学好了再去实习,为时不晚。”马忠法坚持这一标准。他坚信,学习能力是一种通用技能,其所代表的领悟力和勤勉度到哪都是加分项,而基本概念混淆不清、知识碎片化、缺乏法律人的基本思维,则有可能成为学生求职道路上的减分项。 今年入职一家知名金融公司的刘子悦,本科并非法学专业,马忠法语重心长地对她提出要求,先要做好一名学生认真学习的本分事。她欣然接受,埋头学习,直到第四学期才去实习。英语法语水平俱佳,具备经济学和法律双重学科背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快在实习单位展现出优势。法学硕士林臻煜去年7月底从英国留学归来,这才找实习,但前期储备,优异成绩和丰富的学术经历,让后续进展丝滑流畅。 因材施教 尽早找准定位 马忠法时常提醒学生,就业应当较早明确自身定位。为此,他也十分注意观察学生的性格特长,学科背景,并会给学生一些建议,如果一些学生遇上瓶颈时,马忠法也会调动资源为学生推荐实习单位。 “有些学生需要做加法,有些学生需要做减法。”在马忠法看来,法律(非法学)硕士何天阳就适合“做加法”——结合第 一学位理工科的学科背景以及实习接触到的行业案例,何天阳能够较轻松地完成知识产权证券化相关的课题任务并完成学位论文写作。经过律所和法院实习的法律(非法学)硕士魏雨南,最终在马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下坚定了志向,决定全力以赴考公。既然决定了就全力以赴。这就是“做减法”。如今,魏雨南已入职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 学生成才是马忠法最大的心愿。“学生选择了你,你选择了学生,双方都要有一个好的交待,让每个人都成为最好的自己。”在马忠法看来,自己和学生正在一同成长。平时不断教导学生在夯实自身“硬实力”的同时,马忠法也向大家强调“软实力”的重要性——步入社会,要做真诚坦荡的人,说严谨温和的话。 与新生见面前就留下“作业” 王鹏高是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研究生专职辅导员,今年主要负责3个研究生专业硕士班级72名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截至7月中旬,已经完成签约70人,就业率97.2%。另有2人正在办理录用流程,预计本月下旬可实现100%就业。同一办公室的同事们对王鹏高独创的“5-8”工作法津津乐道,也有相熟的辅导员悄然将之“复制拷贝”了起来。 王鹏高面向的是研究生,他与学生们的互动始于彼此见面前。 在每年新生入学之前的暑假期间,王鹏高就会给新生留开学要交的“作业”——研究生期间自己的学习安排及生涯规划。每个人的字里行间都昂扬着奋进向上和美好的期许。王鹏高悉心保存起来。在第二年开学季,他和同学们共同“启封”,一起看看目标完成“进度条”。早谋划早安排,正是王鹏高推进就业“方法论”的第一招。 今年毕业的2021级全日制会计专业硕士范玉告诉记者,入学的时候,她对未来生活并没有很清晰的规划,是辅导员老师布置的这份“作业”,让自己静下心来,思考未来。由于个人偏好,她更倾向选择审计工作,为此,当时她在“作业”里提及,希望尽快考出注册会计师证书。接着,范玉在两年时间内认真完成各项课程,不仅顺利考出这一证书,还有高质量的实习经历,这让她在秋招中展露出竞争力。最终,她早早签约了上海八大所之一的致同会计师事务所。 “我带的班级是商学院的全周期研究生班级,从入学到毕业,我们都在一起。这样,可以通过对研究生阶段的自主规划和班会上老师同学的提醒督促,使学生尽早树立良好的就业意识。”通过这样的工作方法,也让王鹏高清晰地知晓怎样的学生后续需要重点关心。 坚持“5-8”工作法 如是排摸,无形中夯实了“把就业工作做在日常”的基石。 王鹏高专门在办公室添置了一套茶具,平时可以邀请同学来喝茶聊天。他将日常的谈心谈话与就业的分类指导相结合,并由此建立就业工作日志、日常谈话记录,详细记录学生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通过“日拱一卒”的日常积累和联系来实现学生就业的“各个击破”。 进入就业工作百日冲刺的重要时期以后,王鹏高的“5-8”工作法在商学院辅导员队伍里闻名——每周5天,每天辅导和联系8名同学,每两周时间就可以完成一轮未就业学生的全面沟通,从而真正把学生的就业需求落到实处。 “有的同学一聊就是一下午,这个时候,我们也会在食堂用个工作晚餐,继续谈谈。”王鹏高认为,作为辅导员,也要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工作,促进学生存远志、走大路。 “学生的就业工作不仅关乎学生个人发展,也是存系国家、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将立德树人融入就业工作始终,把思想引领筑牢在就业工作一线是我们做好就业的重要指南。辅导员能做的很有限,但如果能在就业工作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高远的人生理想、找到自己人生价值,我们的工作就会变得更有意义。”王鹏高说。 心怀朴实、细致之爱,不仅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实现了人生理想,也使得王鹏高在就业工作中摸索出行之有效的办法,获得学生认可和尊重,他的内心也因此更为充盈,始终充满干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