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23年05月0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铺设园艺庭院 播撒作物种子 收获美味蔬菜

这群青年学生在校园农场欢度“五一”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青年学子积极参加劳动实践。 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五一”期间,上海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师生们倾心照料的几亩田地也到了收获季。绿意葱茏长势喜人的蓬蒿菜、鸡毛菜可采摘下锅炒成菜,让人怦然心动的大丽花也即将迎来花期。这个别具特色的“校园农场”是上海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一个别具匠心的劳动教育实践项目。在未来,同学们还能继续参与,通过丰富庭院色彩,合理设置园艺空间,亲手打造校园版“疗愈小花园”。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在农场里播种希望 在劳动中收获乐趣

打造行走的课堂,把心理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和劳动教育有机结合,持续开展“有艺点田”系列劳动教育活动正成为上海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积极探索开展劳动教育的有力抓手,一方面充分结合学科专业优势与学院特色开展劳动教育,设计一系列活动,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同学们在农场大改造、芳香植物种植、园艺疗愈、艺术创作与授课等实践活动中涵养劳动精神,厚植劳动文化,积极构建劳动教育全方位育人格局。

在“五一”假期里,看着绿意葱茏长势喜人的蓬蒿菜、鸡毛菜,即将迎来花期的大丽花等,都让亲手参与其中的同学们难掩喜悦。这个“劳有所获”的故事还要从春意融融草木萌动的3月说起。

彼时,恰是播种好时节,上海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党支部与团委联动,正式开启“有艺点田”劳动教育系列实践活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潘懿敏带领学生们共同劳作、一起挥汗,在校园的农场里播下希望的种子。

青菜、生菜、番茄、萝 卜、蓬蒿菜等各类蔬菜的种子被悉心播下,从那时起,同学们接力做好每天的植物生长记录。来自视觉传达设计223班的马子惠同学由衷地感到,经过劳作,有艰辛的付出,更有劳动后的回报。党员学生陈驰感慨地说:“通过亲身实践接触砖石铺设、蔬菜种植等园艺农业劳动,我们更加明白青年大学生应该切身投入到生产劳动中去,将理论与劳动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学有所用。”

整个劳动现场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为阳光明媚的春天增添了一抹盎然的绿意。播撒下的每一粒种子都是自然和生命的希望,青年学子也在积极主动参加劳动实践中共创劳动价值。

亲近自然的生机 感受身心的平静

在这个“校园农场”里,除了果蔬种植,还承载着心理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的大功能。记者了解到,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满足大学生精神和心理需求,提升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打造以劳动育心为特色的园艺疗愈方式,也是上海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今年“有艺点田”系列活动的重点,希望引导同学们在劳动中感受自然的生机,从园艺中获得治愈的力量。

这段时间以来,同学们伴随着盛春的美好与喜悦,与大自然亲密互动,学院则开展芳香植物种植活动,从触摸到闻香,同学们利用触觉和嗅觉感受植物的生命力,挑选出心仪的芳香植物进行植栽,学院园林专业教师瞿宙做现场栽培指导。为持续跟踪芳香植物的生长情况、实时照料植物,并与植物“对话”,园艺志愿者们还为芳香植物画肖像、记录对植物做的事、说出自己最想对它们说的话。在农场,他们找到了和另一个生命的连结,在照看植物的同时,寻找生活的意义。

园艺疗愈深受学生喜爱,同学们偶尔放下繁忙的学习,通过园艺劳作让精神得到片刻的舒缓与放松,给自己一个喘息的空间。在师生的期待中,大丽花种球即将迎来花期,而到了夏天,还会呈现“富贵满庭开”的盛景。在未来,同学们还能继续参与,通过丰富庭院色彩,合理设置园艺空间,亲手打造愈加迷人的校园版“疗愈小花园”。

“人与生俱来有着亲近植物、自然的需求,园艺活动是我们与植物建立联系的重要方式。”艺术设计学院心理辅导员、“暖暖”心理工作室负责人汪晏梅说,园艺疗愈是人与植物亲密接触,进行栽培、照护、收获等园艺劳动,经历新生的希望、成长的期待、丰收的喜悦等情感体验,获得身体、心理、精神、社会关系积极改变的一种疗愈方法。艺术设计学院将持续开展园艺疗愈活动,让学生们在花草簇拥下找回身心的平静。

与此同时,艺术教育和劳动教育的结合也在这群师生中火热实践。玻璃杯彩绘活动中,同学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不断探索艺术的表达,从创意的萌芽到涂鸦的初成,再到细致的润色,每一步都记录着参与者的心路历程和心理变化。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不仅锻炼了创造力和表现力,也释放了压力,感受到动手实践带来的愉悦与满足。

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非遗项目,由此展开的“我与自然的春日拓染碎片”活动同样人气爆棚,同学们在享受拓染的技巧与乐趣的同时,领略了自然之美,通过小锤的匀速敲击,以布袋为载体的植物轮廓和脉络清晰地表现在帆布上,它们或绿或红,或蓝或紫,纯天然的环保颜料也使得这方寸布袋上映出整片的春天。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