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创·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2023年02月1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创设计项目评选结果出炉

选手用创意和匠心致敬经典文化

青年报记者 明玉君

    米丈堂工匠正用传统的榫卯工艺拼接一朵莲花。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明玉君

本报讯 伴随第三届上海红色文化创意大赛·2022长三角青年文创设计大赛(分赛)暨上外贤达“青年匠心”文创设计项目评选结果的出炉,来自各地的高校参赛师生、文化创业者们用创意和匠心,表达着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或各类经典文化资源的敬爱。其中,参赛作品风格多样,既有文创设计类,还包含视觉创意类和空间设计类;参赛选手除了高校师生,还吸引了诸多文创创业者们,共同以设计之美赋能文化创新发展。

感受文化魅力

在创作中传承工匠精神

黄骕春是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老师,平时的教学中,她常常教导学生:做设计要有观察生活和用设计介入社会或文化的敏锐度,并且要善用多种方式近距离地深入了解课题本身,因为调研的深度决定成败。此次参赛也是如此,她所指导的学生作品都是经过文献资料收集、问卷采访调研、实地考察等多种设计调研之后所精心创作出来的,每件作品的设计内容都是丰富且多元的。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作品是由郁菁同学创作的名为‘顾绣新语’的上海松江顾绣文化推广App界面设计。”黄骕春介绍说,该作品探讨的是如何将传统的顾绣艺术,加以现代视觉化的创新,以现代人更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和发扬。“当然,该课题的难度在于这既不是简单的复古设计,也不是盲目的创新设计。”

郁菁作为上海松江人,内心怀揣着将顾绣这一松江传统刺绣技艺进行发扬光大的美好愿景。让她感慨的是,创作期间,在黄骕春老师的带领下,她学会了“慢慢来”,从作品前期调研、逻辑架构设定再到设计与制作,每一个过程都沉下心来,一步一个台阶。比如,到顾绣体验馆、顾绣研究所、松江文化馆、松江博物馆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与绣娘以及馆内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欣赏顾绣作品,了解了有关顾绣的历史、现状、面临的挑战,收集丰富的一手资料。

幸运的是,在实地调研中,郁菁遇到了顾绣非遗传承人——钱月芳老师,并对其进行了深度访谈。“钱老师非常支持,并鼓励且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参与进来,帮助推广顾秀文化。”郁菁坦言,在这个过程中,她也亲身体验了顾绣技艺,从引线穿针开始,一步步去感受顾绣的魅力,学习工匠精神,感受榜样力量。

设计源于生活

也要兼顾市场和落地性

此次文创大赛参赛选手中,除了高校师生,也不乏文化创业者的身影,上海米丈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建筑师卢志刚就是其中一位。作为一名建筑师,多年来,在从事自己的主业建筑设计之外,他还带领团队参与了一些不同的设计类别,如家具设计、文创产品设计、艺术装置设计等。对他而言,设计是通过思考和行为提升对象价值的活动,在底层逻辑上,设计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一直都在关注这个比赛,也希望通过参赛表达我们的长期思考,即对于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卢志刚与团队所提交的作品《文房四宝“云间”》,荣获了大赛一等奖。他们将传统“祥云”图案,应用于现代书桌新“文房四宝”——镇纸、笔筒、尺以及便签盒。整套作品以花梨木手工精作,天然的木香、流畅的纹理,使其更添几分书卷气,呈现出祥云飞绕,曲线生动的视觉效果,让人印象深刻。

他回忆说,在制作文房四宝样品的时候,结构设计是设计的困难点,因为所用到的木头部件都比较薄,在拼接时怎样利用穿插的榫头来进行连接,又保证薄的木片不变形,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为此,他与团队翻阅了大量以前文玩清供的传统做法,也结合了3D数字化的设计和分析方式,最终保证了作品不变形且牢固。

谈及作品获奖,欣喜之余,卢志刚坦言,比赛的意义不一定是要分出胜负。“对我们而言,这个比赛最大的意义是我们了解了跟我们类似的创作群体在想什么,在关注什么。这样能帮助我们找到和这个时代连接的一些功能和着力点,同时也是给自己压力,要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在参赛学生的身上,卢志刚仿佛看到了自己以前的影子。“思维特别大胆,但是市场和落地性会比较薄弱。”在他看来,设计作品首先要来源于生活,但好的作品一定是高于生活的。设计创作者们应该勤于观察,对传统文化研究得更加深入和仔细,才能创作出更高品质的作品。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