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向前进 博青春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11月0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一次次全力以赴化作奉献青春力量的荣耀与回甘

那些吃苦也快乐的日子,就是青春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张亦唯带领“小叶子”巡馆。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 徐易飞

    张亦唯

    黄倩仪

    张非凡

    钱佳辉

四年前,首届进博会志愿者、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小叶子”马金虎把在部队练就的不惧困难、积极奉献的精神,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志愿工作中,忙前奔后、步履匆匆,让他在工作首日便以5万+的步数夺得了志愿者之家“步行荣耀榜”的榜首。

一年年来,越来越多的“小叶子”把在“四叶草”里刷新的步数、回程班车上秒睡的技能、熬夜换来的工作成就,化作为进博奉献青春力量的荣耀与回甘。如果有下次,大家的答案整齐划一:我愿意!在让个人心跳融入时代脉搏的过程中,他们用行动诠释敢于吃苦、甘愿吃苦、善于吃苦、乐于吃苦也是绚烂青春的底色。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乐于吃苦

“今天的班明天下”是青春的奋进印记

“进博会志愿服务的工作,就是当代中国青年施展才干、展现风采的舞台,而‘肯吃苦’当是青年始终如一的态度。”

张亦唯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2021级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同时也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作为两届连续担任进博会长期岗位的大学生志愿者,“能吃苦”三个字,是志愿者服务保障组负责老师对张亦唯的评价,也是她的真实写照。

因为热爱志愿服务,张亦唯在去年10月成为了第四届进博会长期管理岗位志愿者,协助进博会志愿者服务保障组负责40所高校志愿者、工作人员及车辆的证件等相关工作,累计服务1300小时。今年,张亦唯再次加入进博会志愿者服务保障组,成为第五届进口博览会志愿者服务保障组唯一一个连续两年担任长期管理岗的高校学生。

对接学校多,碰到的事情就多,加班到12点是常事,张亦唯却经常开玩笑说“今天的班明天下”。当看着开幕倒计时牌,更细致、更高效完成任务就是一份义不容辞的使命。会期临近时,她带领“小叶子”巡馆,平均步数2万+变成了新常态。11月4日及11月5日涉及开幕式及首日,她所在的工作组加紧联系用人单位各项需求,做出“小叶子”安排的最优部署。

张亦唯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进博会志愿服务的工作,就是当代中国青年施展才干、展现风采的舞台,而“肯吃苦”当是青年始终如一的态度,而她自己也会一直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永不停滞的前进姿态不断奋斗,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

善于吃苦

跨前一步主动服务是青年的热忱态度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盛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我相信,这就是当代青年‘能吃苦’的生动写照。”

张非凡,上海交通大学2019级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是一名一年级“小叶子”,在进博会文创馆行李寄存点位服务。这几天的经历,让他对新时代要求新青年“能吃苦”有了更深切的认知。

“我为大家提供行李寄存,每日需要在开馆之前就位等待,接待每位有需要的人员,记录信息并为其保存行李,直至闭馆。有时,涉及大件行李,还需要我们合力搬存的同时保证物品不被损坏。”张非凡服务的点位方圆不大,但反复来回一天下来,微信步数也能妥妥上万。迎着晨风出门,披星戴月而归,能成为进博会的一颗“螺丝钉”,他感到十分荣耀。

张非凡眼中,“小叶子”们各有拼劲,有的在寒风中站岗,有的在咨询处不断回复至咽喉干痛……能吃苦、肯吃苦的干劲,令他印象深刻,也始终激励着他。“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盛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我相信,这就是当代青年‘能吃苦’的生动写照。”

甘愿吃苦

一次次的全力以赴是自己的人生财富

“以最真诚的态度,最饱满的热情,最洋溢的青春活力来面对四海宾客,各种的磨练都是我不断成长的力量之源。”

来自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的黄倩仪是一名研一新生,也是一名少数民族学生党员。从第一届起,进博会就成了她每年的金秋之约。

除了第二届进博会把脚摔伤了以外,第一、三、四、五届进博会伴随着黄倩仪从本科生到研究生,从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再到正式党员,从“小叶子”到“小叶子”讲师团一员的全过程。

如今第五届进博会,她升为“四年级生”,成为会场西登录厅现场引导咨询岗位志愿者。熟悉的配方让她显得更为从容成熟。依然会在回校的大巴上沉沉睡去,依然会被过堂风吹得浑身哆嗦,但想到能够尽己所能地去服务世界宾客,他们真诚的肯定,满意的笑容,就是新一天继续充满干劲和动能的催化剂。

“以最真诚的态度,最饱满的热情,最洋溢的青春活力来面对四海宾客,各种的磨练都是我不断成长的力量之源。”进博会的回忆如此丰富、生动、难忘,让黄倩仪一次次全力以赴、使命必达。旁人听起来的那些辛苦不易,却是让自己更有底气、更有信心也更有力量的人生财富。

敢于吃苦

站出挺拔的昂扬姿态是进博会的青春名片

“虽然也会疲劳,但是我不觉得这是辛苦。志愿服务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我不断坚持的原动力。”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一个军姿挺拔的“小叶子”显得格外突出,他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退伍大学生钱佳辉同学。这次的进博之旅,他主动申请到最累的岗位上去——进博会进馆第一岗验证区引导组,担当组长一职,立志守好进博会的“第一道关卡”。

钱佳辉所在的国展10号口是会展中心北广场唯一的车辆进口位置,每日进出馆车辆5000余次,几乎每时每刻门口都有车辆在排队,他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配合公安对进入车辆进行检验和引导。因为岗位的特殊性,他每天工作超10小时,但只要站在服务岗位,无论是车流量的高峰还是低谷,正午的热度还是早晚的凉意,挺拔的军姿,标准的手势动作,一丝不苟配合公安民警进行引导检验工作,是他丝毫不松懈的自我要求。

钱佳辉说,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敢于吃苦、甘愿吃苦、善于吃苦、乐于吃苦应是绚烂青春的底色,青年志愿者作为进博会的青春名片,就是在向世界展示蓬勃向上的中国青年形象。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