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09月1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利用暑期走访“一江一河” 将建筑可阅读融入专业课中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由老师带队参观并讲解“一江一河”的建筑景观。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本报讯 漫步在滨江河畔,阅读历史建筑,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建筑可阅读小分队”暑期社会实践团历时两个月的调研有了结果。来自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3位学生,以宣传“一江一河”的建筑为宗旨,致力于推广建筑可阅读。成员们的实践分为线上和线下,线上进行微信公众号推广、文化书籍编写,线下则来到了“一江一河”的重要实践地——滨江绿地,将“一江一河”与建筑可阅读结合得更加紧密。“全过程体验‘一江一河’项目中的过程后,我们希望再次展现一江一河的独特风采。”小分队成员之一的李玲告诉记者。

漫步“一江一河”景点

在调研中学习城市更新理念

踩点式调研的过程给李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和一名女生结伴去了徐汇滨江,亲身体验了每个景点。

在徐汇滨江,她访谈了一位环卫工人,从对方口里了解这些年“一江一河”发生的变化,带给市民的改变。“当时这位环卫工人告诉我,现在滨江的道路变得越来越清洁,游客也越来越多。”

在参与“一江一河”的暑期社会实践后,她和同学们对上海的几个滨江做了背景调研。“调研的过程也是感慨的过程,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城市的微观变化。比如杨浦滨江有个跑道,非常受市民欢迎。可见,这些变化的出发点是以人民为中心,建筑其实也是服务于人的。”

该暑期实践项目的指导老师周培元告诉记者,在调研过程中,学生们领略了杨浦滨江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变化,参观了北外滩附近的历史建筑,了解了浦江饭店里的红色故事。“其实早在去年,我就带着同学们参与了红色历史建筑人文行走地图的绘制,画了100栋红色建筑。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中,同学们考察了‘一江一河’的景观、建筑,采访了一些市民,并拍视频记录。滨江改造绝不是大拆大建,打个比方,黄浦外滩源边上有个最美花园,还有一个最美加油站;苏州河的地砖不是用花岗岩,而是采用了可回收的道渣混凝土砖,符合百年城市的理念;调研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可以学习新技术、新材料。比如有一处景观在设计中保留了划船俱乐部,将被拆掉的部分制作成新的门架,这种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利用设计手法,值得同学们运用到以后的实践中。”

制作短视频与绘画作品

让更多人读懂上海的江河文化

行走在黄浦江边,从外白渡桥到人民英雄纪念塔,在外滩,慕名而来的旅客或是沪上人,流动不止,这支小分队通过采访路人,得知大家对江河文化并不了解,这便让大家的行动有了意义,宣传江河文化,让沪上建筑可阅读是此行的目的。

据了解,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努力推广“一江一河”的美景。线上推广部分主要是制作了建筑短视频,摒弃导游繁琐讲解,展现建筑内涵。即对“一江一河”沿岸历史建筑和名人故居设置二维码,市民只要通过扫码就能阅读文字图片或收听收看音频视频,了解建筑历史和背后故事,实现建筑的“可读”“可听”“可看”“可游”。不仅如此,团队成员还参与编写了儿童时代书刊,向儿童们推广建筑可阅读文化。

“我们将把所见所得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后画下来,依托原创设计团队的优秀创新设计能力,将建筑之美实体化,定制建筑绘画作品和专利旅游路线,将这次实践永远在记忆里面留存。”李玲表示,通过此次暑期实践活动让大家对自己所生活城市的沿江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