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06月1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被需要的青春最宝贵

万千选择中“纺织姑娘”奔赴西部支教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通讯员 张雨菲 朱一超

    东华大学纺织姑娘去西部。

    受访者供图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19年以来,东华大学已先后派遣百余名志愿者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祖国西部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今年也不例外,北方姑娘李瑶就将和伙伴们奔赴贵州省遵义市支教。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通讯员 张雨菲 朱一超

青春的底色

“纺织姑娘”践行新青年担当

李瑶是个北方姑娘,2018年,她考入了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高技术纺织品系,四年本科的学习,为她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也给她烙下了东华纺织的印记。她的基础学科成绩优异,获得“纺织创新拔尖人才奖学金”“学习优秀奖”等奖学金,作为课题项目组长参与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秉持着“纺织+”思维,她更是在多学科领域学习,通过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考试。

纺织是东华的传统优势学科,成绩优异的她却在万千选择面前,放弃了在城市里工作的机会,跳出了生活的“舒适区”,走向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选择投身西部支教。2021年9月,李瑶第一时间关注到了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招募信息。“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学长的话打动了她,她激动地当即去联系老师了解详情。经过材料递交、综合能力选拔、专项体检等一系列程序,她终于成功入选了东华大学第三届研支团。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张桂梅老师身患多种顽疾却坚守在一线,点亮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以张老师为榜样,我想走上三尺讲台,为山区孩子前行增添一份力量,在支教中绽放青春的力量。”李瑶说道,“而且,我还不够强大,我想在山区支教中沉淀和磨练自己,留下青春的底色。”

对于纺织,她也有自己的构想:“从神话传说胡曹做衣,到褒衣博带金绣云肩,从秦简汉帛翰墨丹青,到唐风宋韵明砖清瓦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服饰文化,这一针一脚编织出的家国情怀,我都想讲给同学们听。”在李瑶的未来设想中,她想用专业所长去开展多样化德育活动,扎染艺术活动、旧衣巧变工艺品、职业生涯教育……她想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大姐姐”和“好老师”,砺志尚实,追求卓越,这是作为一个东华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心中的信念

敢于跨越山海的青春力量

其实,这一种敢于跨越山海的青春力量早已贯穿于李瑶的大学生活之中。

在校期间,李瑶始终围绕团学工作坚持知行合一。她积极开展“战疫云团课”,逾万人次观看。她还代表东华大学青马工程学员在“上海支部生活”发表文章《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新时代青年而努力》。

参与“青马工程”的经历,在李瑶心底埋下了一颗种子,在进博会志愿服务的首日,她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正如她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她积极投身各项志愿服务,“每日之星”“最美小白鹭”“优秀志愿者”……这些都是她的身份。2020年末,河北省疫情防控受挫,李瑶主动服务家乡“抗疫”活动,凌晨5点到半夜12点,服务时长50+小时;在东华大学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中,她辅助医护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与志愿者信息对接……青春由磨砺而出彩,这种被需要的青春,让她感到无比的宝贵。

2021年11月,东华大学和东华附校为即将远赴遵义支教的研支团成员提供了浸润式实习培训机会,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李瑶和伙伴们参与了行政管理、教研活动及研讨交流等实践内容,并完成汇报课一节,从慌慌张张备课到从容不迫走上讲台开展一节汇报课,她深刻体会到了当老师的满足感和为人师表的责任感。这些宝贵的学习机会也让李瑶更坚定了要把基层作为最好的课堂、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老师的信念。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征程,前往西部支教是李瑶的人生选择,对于她和研支团的各位成员来说,这一年的支教生活绝不仅仅只是一段经历,而将会是奉献,更是成长。“尽己所能,不计报酬,扎根西部,服务基层。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是李瑶的青春宣言,也是所有怀揣梦想奔赴西部、助力祖国建设的青年人的心声。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