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2月2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在沪投运

世界首条!解决窄通道大容量输电难题

本报讯 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示范工程昨天在沪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国内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领域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解决了窄通道大容量输电难题。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出席投运启动仪式并宣布投运,市政协主席董云虎和国家电网总经理张智刚为上海超导制造业创新中心揭牌,副市长张为致辞。

上海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示范工程位于徐汇区长春变电站和漕溪变电站两座220千伏变电站之间,线路全长1.2公里,设计电流2200安培,是国家电网在国内首次建设的超导输电项目,也是目前世界上输送容量最大、长度最长、全商业化运行的35千伏高温超导电缆。该示范工程以实现超导电缆工程化应用为目标,开展了超导电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并通过一系列试验,获取了超导电缆电气性能、机械性能、超导特性等方面的大量数据,多项成果取得了世界首创,形成了超导电缆生产、测试、设计和施工系列化标准,为超导电缆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超导产业是上海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之一,近15年来,上海持续支持高温超导研发和产业化,科技、产业部门接力推进,成为国内超导电缆产业链最齐全的城市。上海将持续开展后续研究,推动超导电缆实现从“样品”变“产品”,加快超导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拓展超导应用,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超导产业高地。

[解读]

1条超导电缆相当于4-6条传统电缆 节省7成地下空间

12月22日,国家电网公司在上海兴建的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示范工程正式投运。作为国家电网与上海市共同开展的科技产业战略合作成果之一,该示范工程由国网上海电力承建运维,项目自2016年启动酝酿至全线投运,历时五年多时间;工程主体部分于2020年4月开工,历时一年半完工。

超导输电是当今电力行业最具革命性的前沿技术之一。其原理是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环境中,利用超导材料的超导特性,使电力传输介质接近于零电阻,电能传输损耗趋近于零,从而实现低电压等级的大容量输电。

“一条35千伏超导电缆相当于传统220千伏电缆的输送容量,可以替代4-6条相同电压等级传统电缆,较以往可节省70%的地下管廊空间。”国网上海电力总工程师谢伟介绍说,“这种传输效能和空间经济性上的显著优势,使得超导电缆非常适用于将大容量电能直接输送到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上海城市电网负荷密度快速增长、通道资源紧张、电源点难以深入城市中心区域等矛盾日益凸显。超导电缆的落地应用,有效解决了窄通道大容量输电的难题,有助于消除负荷热点地区的供电“卡脖子”现象,为城市电网今后的升级改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当前,全球范围内超导输电技术的研发方兴未艾,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正加速抢占超导电缆实用化、商用化的“高地”。此次示范工程的成功投运不仅开创了公里级超导电缆在全球城市核心区域的应用先例,同时也在核心的材料、技术和装备上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国网上海电力携手多家国内顶尖院校和科研机构,就超导电缆系统的设计、施工、运维等开展科技攻关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和突破,解决了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诸多难题,形成了可复制的超导电缆应用经验。

项目团队成功研发大长度三相统包超导电缆及系列装备,实现超导电缆及其生产装备自主可控;在全世界首创超导电缆全程排管冷缩补偿方法,将超导电缆从常温到低温时的材料收缩影响降至最低;通过自主研发的超导电缆敷设监控系统及专用工器具,在电缆试拉试放环节获取了敷设关键技术参数,破解了狭小空间内全程排管敷设大坡度、多转角等难题;项目团队还围绕超导电缆的规划设计、运行维护、继电保护、施工、试验及验收布局了20余项国际和行业标准的申报计划,累计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

国网上海电力董事长、党委书记梁旭表示,国网上海电力将定位于“世界观察中国电力的窗口”,持续开展超导电缆示范工程的分析与评估,积累超导电缆运维经验,不断深化超导输电技术的工程化应用研究,加快打造国际领先的城市电网,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更多有力支撑,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注入更多强劲动力。

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