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人民城市 青春力量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1月2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步道加宽一点,让苏河更美一些”

    在长宁区建管委就职的王泽华。 受访者供图

90后姑娘全程参与苏州河华政段滨水景观提升工程

自9月底苏州河华政段滨河空间“一带十点”向市民开放后,深秋的美丽童话在这里上演。思孟园、格致园、倚竹院、银杏院等景致,将最好的风景留给市民。从1.0版宽度不足1.5米,到如今“一带十点”成为宝藏打卡点,长宁区建管委交通科90后王泽华全程见证了华政段的蜕变。实地勘探,调整方案,每一个细节的修改都是想让这一民生工程给人民带来更多幸福感。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标准更高

从1.0版升级到3.0版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深入推进人民城市建设中,用心用情打造了一批民生工程,就如苏州河贯通后,滨河空间景观提升更能让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升级。这其中,不得不提9月底全新向市民开放的苏州河华政段。

作为苏州河长宁段11.2公里贯通的一部分,它的贯通升级之路王泽华最清楚。2019年,这名90后来到长宁区建管委交通科,这一年苏州河华政段刚贯通,步道一侧是隔着防汛墙的苏州河,一侧是华东政法大学校园,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沿河的校园历史建筑群被各种灌木丛、围栏、构筑物遮挡。步道宽约1.5米,两人并排而行,遇上对面慢跑而来的跑者还要侧身“让让路”。

“步道能否宽一点”的市民愿望传来,王泽华前后数次到现场查看,和同事一起研究拓宽的可能性。她对接步道拓宽方案,也与校方积极沟通,最后决定将步道边的三排冬青树迁移两排,保留一排。绿化搬迁后,铺上侧石,增加步道面积。自2020年10月对约300米步道局部改造后,几处不足1.5米的地方进行拓宽,普遍达到1.8至2米,方便2-3人并排而行,视野也更加开阔,这就是华政段2.0版。“3.0版本是今年实施的苏州河华政段滨水景观提升工程,对苏州河华政段滨河空间与校园内部历史保护建筑等景观进行整体考虑、协调提升,标准更高,格局更大。”王泽华说。

缘分更深

每周都在现场优化方案

苏州河华政段滨水景观提升工程倾注了王泽华和同事们很多心血,其中她主要对接思孟园、格致园两个节点建设,在十景中率先启动。为了便于开展工作,王泽华一开始便办理了社会人员进出华政的证件。学校为此专门设立临时指挥部并提供了办公场地,协助推进方案修改和确认的王泽华便一周三四天前往现场,最忙碌的时候一天2万步,常常霸占步数排行榜第一的位置。

很多细节是在反复沟通确认中敲定的,比如思孟园附近步道和华政校园有1米至1.5米的地势差,利用地势形成草坪,可供市民行走。在反复勘探后发现,坡度不能满足无障碍的要求,为了安全性,在现场增加了台阶,让市民每一次漫步都走得踏实。

在现场,王泽华看着围栏、防汛墙饰面等老设施的拆除,看着防汛墙进行水磨石饰面施工,看着工人们用古朴扇形纹路的大理石砖铺满路面,又见证了最后绿化种植和整体开放,今年6月底,思孟园、格致园率先向市民展示了苏州河华政段的新面貌,王泽华也感慨万分,“整个过程中不仅有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各方的匠心,更感受到政府将最好的岸线资源留给市民的决心。”

从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后,王泽华便来到长宁区建管委。在此之前,她并不了解苏州河。但通过河长制的实施,看到苏四期等工程实施进一步提升苏州河水质,她对苏州河的了解越发深入。

能参与这项民生工程,让王泽华感受到工作的意义,作为青年一代也必定是人民城市建设中的践行者和参与者,“我们有这个责任和义务,也有激情和热情在一线努力建设。”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