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4月2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的重要讲话引起上海高校青年师生热烈反响

以实学实干奔向新的伟大征程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9日上午来到清华大学考察,先后视察美术学院、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重点教学科研成果展示、西体育馆,了解学校深化改革、人才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创新和服务国家发展等情况。随后,习近平与师生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也引起上海高校青年师生热烈反响。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大家表示,青年人不怕苦更能吃苦,定将小我融入大我,以实学实干奔向新的伟大征程,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立德树人

带领青年与新时代

同向同行、共同前进

“十分振奋、倍感鼓舞。”复旦大学团委书记赵强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体现了人民领袖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学生的殷切关怀,凸显了党中央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总书记在清华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特别是对当代中国青年的教诲和期盼,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复旦共青团将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带领复旦青年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同济大学团委书记陈城表示,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教诲,坚持立德树人,联动课程教学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第一第二课堂全过程;我们将努力构建新时代学生实践育人载体,让青年学生们到神州大地感悟党的伟大成就,培养心怀“国之大者”;我们将贴近青年,勇于开拓,用心策划并组织好新时代美育、体育等方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年,助力青年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华东师范大学团委书记俞虹说,“建教育强国,以教育强国”是华东师范大学师生共同秉持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讲话带给了我们莫大的信心和鼓励,我们坚信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更要以此为目标扎扎实实把中国教育办好,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激励广大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聚焦创新

牢记使命潜心治学

修身创新教书育人

正在海南准备上船海试的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海洋工程实验室党支部书记肖龙飞表示:“我们处在这个美好的新时代,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既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潜心治学和教书育人,也要切实担负起‘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重任,统一思想,积聚合力,投身新时代海洋科技创新,努力建设海洋领域引领科技发展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积极研发深海战略矿产资源开发的前瞻技术和装备,在海洋强国建设新征程上奉献深蓝、建功立业。”

上海交大物理与天文学院PandaX暗物质探测实验团队是在四川锦屏实验现场集体收看和学习的。物理与天文学院副教授邬维浩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保持对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鼓励自由探索,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作为基础科学研究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我备受鼓舞。”

邬维浩曾于2019年10月辞去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副研究员职位,回国加入上海交大PandaX实验组。回国后,他感受到祖国在高等教育和基础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快速发展。PandaX实验是面向超越当前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新物理重大基础前沿研究,开展暗物质直接探测、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等原创实验。邬维浩说,为进一步建设世界一流基础科学前沿实验,我们必将更加深入地学好理论、精进专业,肩负起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秘书长黄立鹤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自觉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上不断进步、勇攀高峰,力争做学生的“大先生”。在当前,要积极投身于基础学科、战略应用领域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打破学科专业壁垒,紧盯对接国家科技战略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领域,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唐漾教授从中深切感受到教育与创新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者和教育行业的一线工作者,唐漾说,一方面,应当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扎根理论研究,全面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另一方面,应当更加重视高水平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断深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的思想,组建培养一支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的掌握核心技术的研究队伍,为党育才,为国育人。

重视美育

科艺融合相得益彰

助力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改革开放后依托国家多种教育资源培养起来的新一代,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施錡在学习讲话后感慨万千。“作为一名教师,从自身而言,我将坚持终身学习,勇于肩负重任,做到博学笃行,教学相长,将艺术的文化内涵渗入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与城乡建设中,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营造优质的文化环境。”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珊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及“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感触良多。王珊认为,在大学教书育人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科艺融合”发展,加强学科发展与融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加强美育教育,开展美育实践,学院也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学习红色文化、当代文化、民族文化,从再塑经典中展现文化自信,发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努力培养艺心向党,设计为民的时代新人。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数码系常务副主任李谦升也对总书记提及的“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深有感触。 他本人是工科背景,现在从事着“科艺相融”的工作。

关心体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为育人才砥砺前行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党委书记汪晓赞教授说,“清华大学最早提出了‘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当前,我国正是向‘健康中国2030’和‘体育强国’迈进的关键时刻。如火如荼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目标,正是为了促进广大青少年的终身体育和身心健康。广大体育人要坚定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典范,立德树人,为培养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未来建设者而砥砺前行。” 汪晓赞说。

“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号召清华学子发扬好清华大学的优良学风和体育传统,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华东理工大学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吴婷认为,这再次强调了体育所蕴含的丰润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核,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手段,更是塑造精神品格之路径,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的塑造与传承,更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重要构成。

奋斗青春

不怕苦更能吃苦

实学实干奔赴征程

杨宁是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也是复旦大学“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让杨宁倍感振奋、深受鼓舞。“我们青年一代不仅要学好知识技能、修炼基本功,还要肩头有责任、心中有理想。在百年党史的奋斗历程中,涌现了一大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现在,我们将接过先辈的旗帜,扛上沉甸甸的责任继续往前走。”杨宁说,作为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我们“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员,就是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把追寻真理的故事带给更多人,以实学实干奔向新的伟大征程。

“当代中国青年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这样一句话让服务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三营镇洱源职中的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深切感受到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年,这支支教团从东海之滨来到洱海之源,成为西部贫困地区的乡村教育工作者。“我们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教好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们成长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我们也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导,做新时代奋斗者,为乡村教育贡献我们的青春力量。”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