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21年04月0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从都市到乡村看上海愈加璀璨

记者昨日继续奔驰在公路上,从都市到乡村,多方位感受上海的创新与活力。

精细 用数字化赋能城市治理

突破 呈现一个不一样的花博会

迭代 让历史焕发全新光彩

■08

昨日,记者继续“沿着高速看中国”,奔驰在公路上,从都市到乡村,多方位感受上海的创新与活力。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摄影报道

精细

用数字化赋能城市治理

徐汇区作为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区、上海“一网统管”先行区,历时多年多轮攻坚会战,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始终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高效处置一件事”总目标,昨天的第一站,记者来到了徐汇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徐汇区领导向大家介绍了徐汇三位一体运行模式。

以数字化手段提升“一网通办”体验度。徐汇区主动先行先试,率先提出“打响‘一网通办’服务品牌、做优‘一窗办成’服务体验”的目标思路,形成了“指尖上、家门口、一体化”的工作体系。

以智能化算法提高“一网统管”便利度。疏解制度运行与技术赋能不相适应的应用堵点,以智能算法、派单系统等手段辅助治理资源的配置和调度,探索城市运行能计算、可编程。一是做实城运中心,打牢“计算基础”。

以实战化标准实现城市治理“广赋能”。牢牢把握人民城市的人本价值,着眼于满足人民对美好城市生活的向往和城市发展运行的动态需求,放大数字化治理的赋能效力,做优“呵护城市、赋能百业、服务人民”三大功能。

接下来,徐汇区将牢牢把握以人为本、整体政府、智慧治理三大核心理念,继续发挥“拓荒牛、孺子牛、老黄牛”精神,做精做强“两张网”的徐汇方案,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动城市治理的全方位变革,更好赋能城区的卓越发展和精细治理,为上海乃至全国贡献更多徐汇经验与力量。

突破

呈现一个不一样的花博会

就在下个月,第十届中国花卉博会即将在崇明开幕。本届花博会是首次在岛屿上、乡村里、森林中举办的花博盛会,让大家格外期待。

走入花博会指挥部,“距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还有44天”的倒计时牌映入眼帘。据第十届花博会指挥部办公室第一副主任陈群介绍,各项工程已经进入到最后的收尾阶段,预计4月中下旬将全部完成,4月10日将开始一系列压力测试,为正式开幕做好充沛准备。

第十届花博会交通保障组现场指挥部调度长、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副局长蔡敬艳用十二个字概括了此次在交通上的保障:需求管控、集约出行、水路联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围绕花博契机,崇明正全力推进花博住宿餐饮项目建设,通过提升旅游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积极挖掘具有崇明地方特色的文化,不断提升区域旅游品质和内涵,打造具有鲜明生态、乡村、海岛、花卉特色的崇明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标杆。建设镇虹桥村紧邻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北部紧靠花博会主会场,属于花博会的前沿乡村,虹桥村西侧有建设公路,北侧有北沿公路,形成金三角区域,交通便捷,四通八达。 虹桥村积极探索,打造“花卉+旅游”发展新模式,在民宿经营和农产品销售等方面,打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发展平台,实现村民携手,共同增收。

迭代

让历史焕发全新光彩

从崇明回到市区,已经华灯初上,由“工业锈带”变身为“生活秀带”的杨浦滨江显得格外动人。

漫步在这些由厂区改建而成的各种公共空间之间,一步一景,既有历史的沉淀,又有时尚的表达。作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发地,杨浦滨江将积极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主动谋划、主动作为、主动创新,对标“四高”城区建设目标,推进最大规模的工业遗存转化和最大体量的旧区改造,打造科技创新的高地、城市更新的典范、社会治理的样板,使其成为人民城市建设的示范区,全力以赴让“人民城市建设标杆上的璀璨明珠”亮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此行最后一站,记者来到了南京东路步行街,作为上海商业街的一张老牌名片,它也正在经历着新一轮的蜕变。

围绕稳步推进实施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黄浦区聚焦首店经济、品牌经济,积极推进业态调整,在南京路步行街东拓路段引入首店、旗舰店,引领时尚风范,加快建设享誉全球、繁荣繁华的世界级商业街区。

南京大楼引入了全球最大、规格最高的华为旗舰店,该旗舰店以“城市客厅”为理念,展陈近1000种华为产品,通过合理的空间排布以及观感、体验感的设计,打造万物互联的全场景智慧生活体验,成为南京路步行街上最具科技感的网红打卡点。

慈安里、慈昌里项目配合东拓进行步行街沿街商铺的业态调整,重点突出首店经济和老字号品牌焕新,引进Kakao Friends、Rinaldini中国首店和安踏奥运主题旗舰店、泰康优选店等一系列年轻人追逐的潮流品牌以及善道米店、三阳手作店、黄隆泰花茶潮品店等老字号焕新系列。借助老字号特色首店新形象、新产品、新包装和新营销,吸引年轻消费者走进步行街、驻足步行街,让南京东路步行街东端成为年轻人打卡地、聚集地、休闲消费地。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