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青年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1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科技、新布局带来新的生命力

老城区:从废弃到人气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社区食堂的前世今生。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常鑫

说起老闵行,说起江川片区,熟悉上海的人第一个会联想到的一定是大名鼎鼎的“四大金刚”。如今,“四大金刚”早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那些在半个多世纪前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撑起工业制造那片天的年轻人,现在也都成为了白发苍苍的老年人,与他们一同老去的,还有周围的环境与设施。

江川路街道与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一直有战略合作关系,80后青年建筑师张海翱作为该院建筑系的副教授,自然而然地接下了这个任务,带领团队,担任江川路区域系统性适老化改造项目的总设计师。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一桥·四方

连片式规划改造围绕社区老年人

据介绍,江川路街道高龄、独居老人数量远超全市平均水平,电机片区老龄化程度更是接近40%,解决老旧社区养老资源不足的问题迫在眉睫。街道经过充分调研、引入专业团队,全面盘活存量资源,围绕社区老年人的医、食、住、行进行连片式规划改造,全面打造家门口的养老服务,让老人在“不离家、不离亲、不离群”的环境里原居安养。

什么是“一桥四方”呢?简单来说,就是在位于社区主桥的两头分别打造出四个不同的功能区域,分别是:服务中心、长照中心、康食中心和活力中心。

江川路街道曾做过一个调研发现,居民需求度最高的服务是助餐,所以,社区食堂的打造被摆放在了优先位置。如今,位于宾川路502号的悦享食堂早已成为片区里最热闹的地方之一,时尚现代的环境,价廉物美的菜品,让这个社区食堂深受欢迎。

很难想象,在改造之前,它其实是一处废弃的煤气站,面向河道北竹港,既位于封闭居住区的边缘,又紧邻公共交通节点的关键部位。张海翱和团队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场地由于产权等原因,设计范围较为局限:不仅河道一侧不可扩展、居住区围墙亦不可移动,且由于煤气站常年荒废,结构系统在勘测报告中也问题重重,仅剩的微弱优势似乎就是二层平台的视线及景观资源。

胃·心

社区食堂随时变身活动场所

如何在公共与私密之间做调和,如何通过功能置换、结构加固、场景营造等一系列手段激活这处既边缘又中心、既私密又公共,这个充满矛盾性的空间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我们在前期做了大量的社区营造准备,广泛听取了周边居民及居委会等管理部门的相关意见,最终发现这里是周边老年人占比较高的住区,呼声最高的就是‘社区食堂’,但仅仅提供单一的、只满足餐饮需求的功能无疑会产生一定的空间浪费,所以我们认为,社区食堂的价值不仅仅是满足老年人的餐饮需求,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行为交织的多义空间,这个空间的功效不仅可以抚慰老年人的胃,更能抚慰老年人的心。”张海翱说道。

“未来在此运营的社区食堂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沿街商铺,也不需要更多的盈利,只服务于需求最迫切的周边老年人,避免资源浪费,最终通过适宜的运营策略,让该处社区食堂发挥其能力范围内的效用。在充分考虑与周边活动场所的空间关系后,如何进行社区食堂的精细化设计、进一步激活场地与周边区域成为我们下一阶段的思考重点。”说起规划思路,张海翱滔滔不绝:“在煤气站的结构限定内,我们重新进行空间梳理与划分,旨在充分利用场地周边景观道路资源,同时我们认为,社区食堂在未来应成为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活动空间:不仅具有日常性的餐饮功能,内部餐饮桌椅也可以随时撤走,形成可以唱戏、演讲的大空间,打造老年人喜欢的活动场所,进一步弥补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乏善可陈的缺陷。”

除了实施适老化改造,提升公共环境;构建两级供给网络,提供专业服务支撑,江川路街道还建立了街道智慧养老平台,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统筹服务资源,畅通供需对接,提高行政决策效率和服务监管水平。

点·线·面

适老改造全面保护老人出门的每一步

张海翱认为,当前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的范围大多仅局限于单一建筑或单一的外部环境改造,如何就势连接周边环境,从老年人步行活动范围来通盘考虑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他和团队在关键部位设置了社区慢行系统、全场地扶手系统、全场地地面导视系统,同时也在小区楼道内部做了无障碍改造试点,旨在分析老年人从出家门开始的出行过程,并进行适老化改造,满足其日常性外出的辅助需求,保护老年人不受意外伤害。

此次的改造项目,采取的是 “点线面”的策略,对于老旧小区的病灶进行针灸式改造,以最小且最具示范性的介入方式,达到最适宜的片区更新成果。除了社区食堂之外,其他的几个项目是:点:劳模之家的机械臂、入户楼道内外;线:全场地扶手系统、全场地地面导视系统;面:粟上海·红园及周边公园、康养花园。

其中,劳模之家的机械臂在去年还获得了德国红点产品设计大奖。这只出现于碧江路一栋五层老住宅内的机械手臂——全位移多向智能移动器,为一对年近90岁的老夫妇提供了“护工”的服务。只见,移动器倒挂在起居室上方,时刻准备着与老人互动。这只移动器有独特轨道,能在大厅任意游走。它不同于普通机械的点状分布和线型轨道,是一个能覆盖全空间的“坐标轨道”。移动器还有隐藏颇深的功能属性,可作为拖地机、吸尘器、机械手、置物篮、移动座椅和电动机械用具。这些不同功能的机械部件,足以适应老人多样的生活场景。

而刚开放半年多的粟上海·红园美术馆,不仅已经成为了当地居民的重要文化生活场所,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去打卡,了解上海的“四大金刚”的前世今生。原来,早在一年多前,张海翱和团队就在江川路街道老年活动中心举行了两次社区营造节,通过问卷调查和主题互动的形式与居民一同探讨红园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居民的实际需求,经过调研分析后决定将该房屋打造为社区共享活力的发生器,最终做出了将工业时代的记忆与老上海的烟火气相结合的改造方案。

“这是一个在不断更新、完善的长期项目,相信经过十年、二十年的耕耘与积淀所呈现出的成果一定是非常具有样板意义的。”张海翱说道:“与纯粹的建筑师不同的是,做城市的项目更像是一个空间导演,要把它做得好,不能设计前置,而是要沟通先行。将各方需求与实际情况、所有资源整合好,才能做出令大家满意的答卷,所以我建议年轻的设计师还是要多学习、多积累,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寄语]

与纯粹的建筑师不同的是,做城市项目更像是一个空间导演。要把它做好,不能设计前置,而是要沟通先行,将各方需求与实际情况、所有资源整合好,才能做出令大家满意的答卷,所以我建议年轻的设计师还是要多学习、多积累,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张海翱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