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文化

上一版   

 

2021年01月1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让传统艺术焕发青春 非遗衍生作品展启幕

青年报记者 周紫薇

    青年报记者 周紫薇 摄

青年报记者 周紫薇

本报讯 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95后的年轻艺术家,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一场以“体验、再生”为主题的“焕发青春吧,传统艺术!”非遗文化及衍生品线下展前天在朵云书院戏剧旗舰店拉开帷幕。展览不仅表达出青年对非遗文化的理解与创新,也将启发更多年轻人主动拥抱传统艺术,促进以非遗艺术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不断诞生活力。

可触摸、可接近、可探索……那些只在图上见过的非遗技艺,摇身一变成为艺术装置、互动体验、周边产品,在多媒体手段和互动化场景的辅助下,诠释传统文化的活力青春。

展览核心是来自网易LOFTER平台的10位年轻创作者带来的非遗文化衍生品。作为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和推广公益项目,“焕发青春吧,传统艺术!”先后邀请到西湖绸伞宋志明、汪氏皮影汪海燕、丹桂木雕林飞鹤、延川布堆画刘洁琼、木版年画汪瑞五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入驻线上平台,分享非遗技艺与文化,让年轻群体透过网络了解传统艺术。

“一直以来,这些活跃的热衷于创作的年轻人们,他们用自己的脑洞和画笔,或展现汉服之美,或通过绘画致敬各类民间技艺,甚至还有创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中植入非遗文化。”主办方网易LOFTER的负责人表示,这些都让人看到并相信,非遗等传统文化艺术在年轻人中依然是有市场的,是能创新的。

去年10月,活动启动,累计收到了近600部来自年轻设计师创作的优秀再设计作品。年轻创作者代表先后前往西安、杭州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基地,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并亲身体验非遗项目的制作过程。

创作者刘舒宁和林辰在同一家漫画公司工作,又是室友,两个女生以“肉淡奶”的组合名字共同进行非遗探索之旅,聆听了五位手艺人分享的千年工艺的发展历史。“没有想象中的距离感”,她们对木版年画印象深刻,创作工具和技艺虽然不同,但传统文化承载的审美和艺术却能被准确感知,“在过去,这些传统不也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吗?”

“非遗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代从事这些技艺传承表演的传承人,在承继中又会将自己的体会、经验融入其中,所创作的作品必会留下世代的印记和元素。”木版年画传承人汪瑞老师解读道。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