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1月0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在高精尖科研领域探索一道“光”

司徒国海:越来越多的年轻科学家选择来上海发展

青年报记者 郭颖

    司徒国海寄语青年人才:首先要有自信心。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2012年,34岁的司徒国海决定回国发展时曾拿到国内好几所顶尖高校的录用通知,面试后他选择在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发展。“上海国际化程度高,包容开放、基础设施好,而嘉定区正好在上海西侧,交通方便、安静、学术声誉高。”就这样,他被“引进”到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光学成像”领域拓展出了一片科研天地。

青年报记者 郭颖

“只要你有建树就会受到尊重”

2001年,从南开大学毕业的司徒国海去往中科院研究生院继续深造。2006年在中科院研究生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后,司徒国海先后在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电机工程系、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应用光学研究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从事科研工作。

司徒国海研究的方向是计算光学成像,较之传统成像的一一对应,光学成像是计算、编码后的成像,优点是可以对看不到的东西成像。“例如,看不到的拐弯处可以通过捕捉光反射后的信息,将走廊里的人和物计算出来成像。”司徒国海解释说。

在国外,司徒国海通过自己在计算光学领域的实力赢得了外籍科学家的尊重。刚到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时,司徒国海曾用算法编程一个下午就解决了外国团队一个月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还记得你!我一个月没有解决的问题你一下午就搞定了。”在一次十年后的海外科研论坛上,一位爱尔兰科学家叫住了司徒国海。这位中国科学家的实力让外籍科学家印象深刻。 “只要你是某个领域的人才,有独到的建树,就会受到肯定和尊重。”2012年,司徒国海选择回国,将专业水平在上海发挥。他表示,回来有更好的平台,就这样,他选择了上海光机所。

在司徒国海落户上海后,进一步感受到了市区两级人才政策带来的便利。在嘉定,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在住房、子女上学、配偶就业等方面都可享受便利。区相关人才政策更是在生活等多方面为人才提供“绿色通道”。

“青年科学家发展势头更强劲”

有了人才政策的保驾护航,司徒国海在学术上突飞猛进:迄今已在各类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被引用4000余次,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20余次。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中科院上海分院第六届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奖等。

2017年,欧洲授予司徒国海“全息骑士”称号。30年来,获此殊荣的全球科学家包括麻省理工原校长、美国工程院前院长Chuck Vest教授,亚利桑那大学光学中心创始人、美国光学学会前主席James Wyant教授等,而司徒国海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2019年,一位麻省理工教授主动邀请司徒国海和一位加州大学教授一起撰写了一篇关于计算成像深度学习的论文,非常有影响力,使得司徒国海得以站上国际顶级学术会议担任独立演讲人。

近年,司徒国海又多了一个身份——上海侨联兼职副主席。“越来越多的年轻科学家选择回国发展,选择来上海发展。”司徒国海观察到,他的朋友圈里有很多“海归”青年科学家。“他们回国后,进科研院所、高校、国企的都有,回国机会更多,他们发展的势头很强劲。”

回国后,司徒国海也目睹了中国科学家的出色表现。“有位70多岁的美国科学家告诉我,这些年来,中国科学家登上国际舞台的机会越来越多,课题质量也越来越高。”

[寄语青年]

从追随者到引领者

记者:请您对青年人才在科研上的心态转变提几点建议。

司徒国海:首先要有自信心,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对自己研究的领域要有充分的信心。其次要在工作方式上有所转变,工作中可能无法做到一个导师会对你的工作进行指导。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寻找文献资料和技术,第三要对市场和视角进行调整,独立工作以后要适当调整自己的独立性。

记者:您一直活跃在科学研究一线,在研究、教学领域不断有新的成果,您是如何保持这种学习能力的?

司徒国海:无论你是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一定要找到一个合适的问题,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不光要关注自己领域的科学,还要关注相关领域的科学,不要局限在自己的领域里,还要紧跟国内外的同行,与更高层次的人才建立合作和交流。

记者:青年人才应该如何调整自己,适应中国科技崛起时代呢?

司徒国海:我们原来是一种跟随者的姿态,现在我们要调整心态,不能仅仅是跟随别人,而是要想能不能引领一个潮流,而我们年轻人具备非常好的基础以及非常聪明的天赋。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