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都市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1月2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浦东“城市大脑”守护脚下安全

窨井盖从此不“吃人”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感应器具有自动发现、识别、传输等功能。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摄

花木路芳甸路靠近世纪公园5号门的路口,静静躺着一个窨井盖,和普通的窨井盖看上去似乎没什么不同,但这却是个会报警的窨井盖。这样的“智能窨井盖”在浦东花木地区就有20只。记者昨天从市道路运输管理局获悉,上海的道路开始变得更有“智慧”。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会报警的窨井盖让反应处置上升到“毫秒级”

“您有一条井盖报警信息。”早上10点07分,上海城建城市运营(集团)城建养护管理有限公司陆家嘴Ⅳ标段项目经理薛超手上的平板电脑上跳出了这样一条信息,点开信息,关联地图上就出现了发出报警信息的窨井盖的准确定位,他立刻通知附近的养护巡检人员前去查看。

跟以往相比,这样的处置反应过程几乎是“毫秒级”反应。“以前没有这套智能设备的时候,所有的窨井盖发生状况一定要靠人为发现,我们的巡检人员巡视频次是固定的,在巡检的间歇时间中发生的状况,很有可能就看不到。如今采取了智能信息化手段后,一旦窨井盖发生翻动,周边巡检人员可以立即赶赴现场,完全改变了传统的道路运营养护模式。”薛超告诉记者。

在花木路芳甸路路口,记者看到了这个神奇的会报警的智能窨井盖。翻开井盖,可以看到背后装着一个感应器。“只要翻动到某个角度,窨井盖就会发送报警信息,推送到我们智慧物联平台的PC端,现场一线管理人员以及带班人员的手持平板电脑和手机APP上都能实时收到。现场人员即根据定位找到现场井盖翻动的位置及时进行处理。井盖恢复后,也会发送信息,告知井盖危险隐患消除。”薛超告诉记者,井盖发生翻动、移位或是损坏,养护人员都能立刻得知。

这样会报警的智能窨井盖,在浦东花木区域已经安装了20个,在城建养护负责的全市道路养护区域,已经安装了超过1000个。

会报警的“好伙伴”还有垃圾箱和积水点

这么聪明的窨井盖还有一群“好伙伴”——垃圾满了会报警的智能垃圾箱和积水漫了会报警的智能积水点。

花木路上,比较容易积水的路口和公交站台、拐弯车道的路边上,都有这样小小的一个智能积水报警点,一旦积水到达预警高度,就会自动发送报警信息到养护后台。“积水预警高度是可设的,我们会根据不同的路面情况来设定,从5公分到10公分不等。在哪里安装也是根据实际情况,像花木路这里并不算是易积水地段,考虑到周边居民出行的舒适度,我们统计出了大概有6个易积水的位置进行了安装。”上海城建城市运营(集团)城建养护管理有限公司数字化管理中心项目经理王勇告诉记者。

一旁的公用垃圾箱中也安装了感应装置。通过设置间距,当垃圾达到一定距离也会报警,放置垃圾满溢。“数据一般3-5分钟刷新,报警也会有一定的等待时间,防止有误报,比如5分钟之内感知到的垃圾都是这样的距离,就会报警。”

缩短养护处置时间,提高处置效率,争分夺秒为城市安全筑牢保障,这一套智能监测设备,目前已经推广到了城市运营集团下辖的多个设施,全市这样的智联设备已经安装了2000多个。“像积水监测设备,在内环高架、中环、外环,包括多条高速公路上都有安装,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应急处置效率。”王勇介绍说。

据悉,从这一智慧平台建立之初到现在,已经处理了相关“警情”八九百起,基本以积水报警为主,也有一些是井盖翻动。“通过这两年的摸索,我们接下来还会不断进行更新,比如5G网络的更迭等。”薛超表示。

一系列应用创新场景已经实现

这样的智能化管理,只是上海“从普通公路走向智慧公路建设”中的一个案例。据了解,“十三五”以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驾驶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上海重点围绕普通干线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养护管理精细化、路网管理大数据化、道路运输一体化、作业装备智能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探索工作。

上海已经完成道路桥梁设施数据库建设,以原有地图库和项目库为基础,逐步建立“一路一档、一桥一档”电子文档,为上海所有等级道路和桥梁设施管理养护提供了准确、详实的基础资料。联合上海城建城市运营集团建成一体化城市运营管理和服务平台,城市基础设施智慧运营养护管理平台,隧道全寿命管养平台等专业子系统等,实现设施的全周期管理,对养护过程的监测能力稳步增强。

通过在巡查车上安装高清视频摄像机,采集路面情况,通过图像智能识别技术,及时发现路面病害,实现了养护过程监管自动化、路面病害发现智能化。自动驾驶清扫车、自动巡检机器人等作业装备也已在多个场景内使用,开发了“5G+AR”作业眼镜,为养护作业规范化操作,远程协同故障诊断、作业指导提供了技术手段。

浦东的“城市大脑——道路管养平台”,2017年实现2.0版升级改造,覆盖浦东913公里城市道路和438座城市道路桥梁,近3年来又进行了3.0版迭代升级,无论是道路裂缝、坑槽、井盖高差等病害等公路病害,还是桥下空间异常、水位异常等实时信息,或是超载超限、路面积水冰雪等,都可以运用物联感知、视频感知及时发现、快速有效处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提前研判决策。

据悉,这一2019年7月智能化系统运行至今,共智能发现道路病害7426起,已推送处置严重病害1769起,及时处置率100%。自2015年以来实际发生8次路面结冰情况,养护单位响应时间都小于1小时,应急响应速度较以往明显提高。

[相关新闻]

智慧高速今年启动

通过智慧设施、智慧决策、智慧管控和智慧服务等,实现公路运行更安全高效、交通管理更科学智能、公众出行更便捷舒适、交通服务更人性化,这是“智慧公路”的目标。

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智慧公路将遵循先高速后普通公路,围绕四大功能及15项主要任务,分三个阶段推进。2020-2021年,将依托S32公路、G15嘉浏段、G60公路,先行启动智慧高速工程可行性方案的专项研究,力争今年启动示范工程建设,通过示范工程总结经验,先行编制智慧高速建设的技术导则(暂行)。

接下来,在上海智慧高速总体规划基础上,还将吸收国内其他省市智慧公路建设经验,编制适合上海的智慧公路总体规划及建设指南,指导后续国省干线公路的智慧公路建设。到2035年,全面完成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最终实现智能、安全、高效、品质、绿色的目标愿景。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