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大门是个萌萝莉 雕塑个个古灵精怪

华理大三男生为校园地标建筑打造“人设”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将校园里的特色建筑与雕塑拟人化,采用可爱的漫画风,把校园精神与内涵也同步注入其间,最终打造出一个个承载勤奋、钻研、奉献、智慧、包容等内涵的鲜活形象——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大三学生潘佳浩凭借该创意,一下子设计出10个人偶形象,这组“陪我成长的华理伙伴”还一举摘得华理第三届校名纪念品设计大赛的一等奖和最佳创意奖。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他们就是我们青春的足迹,不仅给予我们学习生活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传达了一种专属于华理的人文精神与文化,而这样有灵魂有生命的人物形象,更能传递出这样的理念。”

这组作品的设计师潘佳浩将其定义为“华理伙伴,陪你走过未来的每一步一脚印”,意在传达莘莘学子在校园里留下的一个个足迹,都有他们的陪伴。

潘佳浩认为,身为华理人,自然对校园的特色建筑与雕塑有着非同寻常的亲近感、认同感好的归属感。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他们就像朋友伙伴一样一直陪伴着华理人成长。

为此,他悉心挑选了最具代表性10栋建筑和雕塑。比如,足球烯雕塑,他赋予在一个女生头饰形象上,象征严谨,寓意“所有的疑念,都是科学的萌芽”。同时,女生的服装上则着力突出印有华理logo的实验服。

在设计过程中,潘佳浩还把许多个人记忆融汇其中。在奉贤校区的e教外语楼的一面墙上,装点了许多白色的小蝙蝠形象。他刚来学校的时候,远远看见那一面墙,一度以为是红漆脱落,直到有一次,在学校的某个摄影作品上,潘佳浩看到了一张那面墙的照片。

“我才发现,原来是有图案的。之后,每次自己路过,也会走近一点关注一下,那个墙绘还挺可爱挺有意思的。”潘佳浩和身边的同学交流发现,似乎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那边墙上有小蝙蝠图案。于是,这次的设计中,他就把这个细节元素放在了伙伴形象的小裙子上。

这名大三的00后,是一个爱好文艺的少年郎,也是设计大赛的常客了。在今年的特殊毕业季里,他还和学生会的同学们一起,手绘了点一下就实现“时光穿越”的毕业照,作为毕业礼物,赠送给曾经照顾自己的学长学姐们。

另据华理勤工助学指导中心的张曦老师介绍,校名纪念品大赛也是美育教育和校本文化教育的体现,引导学生设计并动手制作,并依托勤工助学实践基地来生产和销售。

目前,这10位华理“练习生”已经集结完毕,为了满足大家的期待,10个华理建筑地标拟人形象中,将根据大家的最喜爱的TOP5,先行生产,开发盲盒、卡套、钥匙扣、棒棒糖形状的便利贴等一系列校园周边。

对话

在赛事中成长 是参赛的初心

青年报:听老师说,你可是校名纪念品大赛的得奖“专业户”?

潘佳浩:不敢不敢。我参加了两届,能受到肯定和喜欢,的确有很大的鼓舞。我的上一届作品叫作《撷华穷理,印象青春》,是一个平面作品衍生出的像图书馆印章、纸胶带、T恤等一系列产品,当时获得了第二届校名纪念品大赛的二等奖和最佳创意奖。我觉得,校名纪念品一定程度上也唤醒了大家对校园生活的点滴回忆,触动爱校情怀,加深大家与学校的羁绊吧。

青年报:能谈谈参赛的初衷吗?

潘佳浩:我本身对文创和纪念品方面蛮感兴趣的,从小就喜欢各种纪念品。再一个,也是作为一个学习设计的学生,想从这类校内的比赛里收获一点小经验。我有一群很支持我的朋友,也在比赛过程中帮了我不少。在赛事中成长,可以说是一份参赛初心了。

青年报:平日里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未来在专业上有什么规划?

潘佳浩:平时生活里的我好像也没什么不一样的。喜欢唱唱歌,看看电影。虽然性格慢热但是喜欢交朋友,不熟悉我的可能会觉得我经常面无表情,但是熟悉的人面前其实还挺活泼的,也很重感情。我不太会形容自己,总之,应该还算是个挺好相处的人。

我的本科专业是工业设计,做这些都是兴趣爱好。现在,越来越觉得自己学的专业领域的知识实在太少了,未来,还是想要考研继续学习。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