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沪上高校研究生入学第一课聚焦学风和学术诚信

澄净初心 才能与学术造假绝缘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报讯 研究生入学第一课,什么最重要?答案是优良的作风、学风和学术诚信。只有澄净了初心,才会与“剽窃与抄袭”“伪造”“提供虚假学术信息”“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实验违规”“买卖代写论文”等彻底绝缘。

华东理工大学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副校长钱锋为全体研究生新生作题为“弘扬科学精神,恪守学术规范”的报告。“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报告伊始,钱锋列举了我国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道路上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指出唯有科技创新,才能抢占先机,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这当中,优良的作风和学风,又始终是做好科技工作的“生命线”。从当下学术研究中的主要不端行为及其危害,到当前高校学术道德规范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再及加强学术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钱锋指出,学术创新和学术道德影响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影响青年人的学术行为,影响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储备。“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能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学术繁荣发展,与学风、教风、校风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

在华东师范大学,学风和学术诚信问题,如今正用贯穿一学期课程的形式,予以强化。《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正所谓一门“火出圈”的课,同学们用“选到就是赚到”来形容。最为特别的是,课程邀请校内外知名学者联袂授课,共同讲述学术研究的体会与学术伦理,让学生了解学者的学术人格。

用该课程开创者萧延中教授的话来说,这门课就是用知识来治“知识病”。它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课程讲授和课堂讨论,明确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的基础原理,牢记学术研究中的原则、规范和底线的各项细则;树立冲突、负责、可信的良好学术风尚以及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科研精神。从能力目标来说,就是懂得学术规范与伦理的基本原理,使遵守学术规范与伦理成为学生的理性的自觉行为。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