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青年发现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8月1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店面尚在“施工中”,试营业9天却火爆异常

这家二手书店为何让年轻人着迷?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精选的书籍、实惠的价格吸引了不少年轻人驻足。

    来书店购书与“打卡”的年轻人都不少。本版摄影青年报记者 常鑫

一家标榜正在“施工中”的书店,这个月登陆上海。在安福路一片网红店的当中,门口冒着烈日高温安静排队等候入场的队伍也显得没那么突兀。这家只卖二手书的“快闪”书店,本来只准备开一周,却因为火爆而延期开放了2天,昨晚8点,是它结束营业的时候。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现场

“尚未完工”的书店内部真的很朴素

来到这家位于安福路300号的“施工中”书店,你会发现,它真的“尚未完工”。入口只是一扇窄门,旁边的白色大门紧紧关闭,门口贴一张小海报,顶上挂着最简单的布面横幅,黑色箭头指向入口。通向二楼书店的通道一如工地的临时通道,没被粉刷过的墙面、清水泥台阶、裸露的管线、“全力施工中”的贴纸,黑、白、灰的主色调,工业感的冷淡风呼之欲出。

二楼是书店正体。同样是“不施粉黛”的毛坯建筑原样,四根水泥柱矗立在眼前,不大的空间里整齐排放着十几个“书架”,是最简单的可移动置物架。上面一个个的原色硬皮纸盒中堆放着书籍,每个“书架”上就随随便便贴着一张纸,鲜明的黄底黑字告诉你架子上是何种书籍类别。

工作人员介绍说,书店目前只开放二楼,整体面积不算大,共240平方米,分为“感受的”“思想的”“生活的”三个核心区域。店内共有8000本书。虽然视觉简陋,但书都是好书,都是编辑团队精心挑选的。

书的种类的确繁杂。从一般的文学作品、工具用书,到心理、设计、语言等专业类用书,再到美国及日本的漫画、电影插画本,比较少见的繁体书以及英语、日语原版书都能找到。另外还有个摆放英语原版童书的书架。

这里陈列的都是二手书,书的品相各不相同,有的与新书几无差别,有的则一眼就能看出是被摸过很多遍的,发黄的页面、微卷的纸张都带有时光的印记。书籍背后都有二维码,扫一扫就可以看到实际价格,不同折扣均有。

群像

带着“购物盒”挑书的多是文艺青年

店里安静翻书的人不少。有的人一进来就熟练地拿起一个与“书架”上同款的纸盒,挑中的书就放在这“购物盒”中。

盒子上有着“多抓鱼“的字样。这就是这家书店的“店主人”。成立于2017年初的多抓鱼,是一个进行二手书流通的网络平台,月销量可以达到七十万册,涵盖超过三百万种书籍,日均收购书籍两万本。这是它第一次以实体书店的姿势登陆上海。

安福路300号原先是相机博物馆,如今被改造成了书店。在筹备书店期间,“店主人”以有趣的心态先试水来了一次“快闪”书店,本意是从8月1日营业至8月7日,但在开业的第一个周末,两天时间里店里就迎来了上千位读者,不得不又紧急调来了2000本书。也因此他们决定延期两天,再增加一个周末,满足“渔民”们的需求。

“渔民”是多抓鱼用户对自己的昵称。在多抓鱼平台上,这样的“渔民”共有450万人。这一次,他们中的一些汇聚到了线下。

驻留店里挑书的基本都是年轻面孔,这和二手书市场的定位人群有关。“二手书便宜啊。”对于为何喜欢来淘二手书,刚毕业的小左说了大实话。背着帆布包、身着宽松的棉布大裤子、剃着平头的小左一眼看去就是个“文艺青年”。他的购物篮里有一本哈拉瑞的《人类大命运》和斯蒂芬·斯托加茨的《同步》,前者从历史的角度讲述未来人类图景,后者论述秩序如何从混沌中诞生。作为一个文艺男青年,小左喜欢这种“大”命题的书,也钟爱阅读纸质书,但刚毕业的他预算有限。“哈拉瑞的这套人类三部曲,新书大概要500元一套,一本也要150元以上,我淘到这本只要110元,而且基本很新。”

也有人就是喜欢二手书的“质感”。“你看过一部纪录片吗?《但是,还有书籍》纪录片的第二集,叫《二手书的奇幻漂流》,每本二手书背后都有奇妙的故事,看了那个之后,我就觉得二手书、旧书都超有魅力的。”在广告公司上班的95后小王说。

对于某些需要专业书籍的年轻人来说,二手书则是必不可少的。学文学的小余和学英语的小徐两人结伴同来,就是为了淘几本专业类书籍。“英语原版进口的书本来就贵,二手市场选择性会更多一点。”小徐说。而小余作为一名中文系学生,更是对于出版社有着执着的要求。“同样一本书,不同的出版社品质完全不同,所以我们买书其实更看重出版社,有些偏专业的书籍出版得少,就要到二手市场上来找一找。”

店内不时也会有带娃的家长前来。在童书书架处,年轻的妈妈万女士带着4岁的孩子特意前来。她给儿子挑了几本桑德拉·博因顿的经典睡前绘本。“小朋友的绘本都挺贵的,其实读个一年就没用了,所以我喜欢淘一些二手的,而且这是英文原版的,可以学些简单的英语,画得也好玩。”

目标

打造二手循环百货“系统”

除了真正淘书的人群,店里也有一些是爱打卡的年轻人。书店旁边就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路口与武康路相交,有不少网红店驻扎,这里本就吸引潮人聚集。他们看到这家“奇怪“的书店,免不了好奇进来看一看,尽管现场需要15元的入场券,但是听说是二手书店,开9天就会关,忍不住就会想要“集邮打卡”。

“很复古的感觉,很新奇。”在店里不停拍照的几个年轻人说。工作人员对这些“打卡”行为也并不会阻止。“拍完照他们也会看看书,说不定就发现了淘二手书的乐趣。”工作人员很淡定。

既然是“试水”,那就不怕“一池春水被吹乱”。事实上,这次“快闪”行动也是今年10月多抓鱼二手书实体店在此正式落地的一次检验。届时,店内除了卖书,也会有其他二手商品陈列。

这和其在北京从线上走向线下的轨迹如出一辙。2018年国庆假期,多抓鱼在北京举办了首个快闪书店,活动总共接纳3000余人,6天共售出2万册二手书。去年秋天,多抓鱼在北京朝阳区通惠河北路开出了第一家线下实体的二手循环商店,大部分商品是二手书籍,也有其他二手复古品的消费呈现。多抓鱼着力打造一个方便快捷具有号召力的二手循环百货“系统”,除了书籍,还有各种其他耐用消费品,这是这个线上二手书平台的下阶段目标。

在上海的这9天“快闪”活动给了团队不少信心。从某种意义上,“渔民”因为二手书籍的互通交流,成为线上“居民”,完成线上社区的共建,如今再将这一情感共建转移到线下的空间。线上依然可以方便有效地进行快速交易,查阅书籍评价,在年龄、专业、人群的跨度上没有限制;而在线下,更有针对性地服务于希望直接交流体验的用户,甚至包括一些并非对阅读最有兴趣的人群。面对实体书店效益下滑的情况,这种探索也算是另一种破冰方式。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