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都市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7月1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家庭医生带上APP即可上门签约

静安区加速推进医疗“云”服务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沪上医疗机构近年来不断推出便民利民卫生信息化应用。

    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本报讯 家庭医生利用手中相关APP即可上门为百姓签约,社区医院也有了互联网医院。“医疗+互联网”正加速智慧医疗服务,沪上医疗机构不断推出便民利民卫生信息化应用。

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直接意味着能不能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记者在市卫健委举办的“公立医院改革成效”集中采访活动中获悉,目前在静安区,家庭医生正利用健康云平台拓展社区居民健康管理服务,提高管理效率。

带上APP即可上门为百姓签约

以往,百姓签约家庭医生,需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理相关手续。而在上海静安区,家庭医生利用手中相关APP即可上门为百姓签约,或者到楼宇集中为企业员工签约。

据介绍,目前,静安区家庭医生签约人群覆盖60%以上的慢病等重点人群。该区卫健委正致力提升全人口覆盖率,将家庭医生服务推及亚健康人群。

以“医疗+互联网”思维为导向,静安区开展健康门户网站、微信平台、支付宝服务窗、健康静安APP四大系统的“健康静安”系列信息惠民应用的建设,为全区的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在线预约挂号、扫码支付、报告查询、就诊记录查询、健康档案查询、健康管理等服务,实现了信息利民惠民。

据了解,在推行医疗服务全行业精细化监管方面,借助信息化手段,充分运用大数据方法,支撑医院评价、绩效考核、资源调控和行政决策,健全和优化医疗服务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动态性、专项性和周期性监管模式。

社区医院也有了互联网医院

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其他三级大医院同赛道起跑,顺利取得了互联网医院的牌照。疫情期间,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借势互联网,通过区域平台“健康静安”微信公号、“静安家庭医生”APP,成为国内首家上线运行的实体社区互联网医院。运行2个多月,200多人次的社区签约病人体验了这种就诊新模式。

从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来说,社区不同于三级医疗机构,而互联网医院最适用的场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为社区患者中绝大多数是慢性病患者,学会了使用手机看病配药后,他们可以随时与家庭医生取得联系,对自己的健康也更关注了。

60多岁的签约居民田阿姨住在5楼,进出上下楼不方便。互联网医院4月底上线后,她的签约医生、中心副主任傅颂华就教会她注册绑卡,联网成功后,田阿姨试着与傅医生在互联网医院手机端连线视频。根据提示完成挂号、医保付费不久,第三方物流配送就将药物送上了门。

社区互联网医院,能帮助患者挂号配药,而这只是第一步。今后除了在互联网医院全面开放各科门诊预约外,还将针对不同的签约病人推送不同的健康科普教育;同时发展更多年轻的签约居民,把预防疾病的关口前移。

近年来,静安和辖区内所有三级医院都建立了医疗联合体,形成南、中、北区域医联体并进,专科医联体为辅,专科联盟为补充的区医联体网络格局。加强学科、人才、临床能力的建设及临床基础学科配置,完善专科医师与全科医师的协作机制,增强健康服务的协同作用。

今年,静安区将进一步推进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市北医院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对照市级标准,努力成为较高水平的综合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中心。鼓励三、二级医院医师到基层多点执业,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和居民就医“双下沉”,实现基层服务能力和医疗宏观效率“双提升”。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