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7月0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女护士坚守发热哨点

“不让上海的防护网有丝毫疏漏”

对话一切从“零”开始 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一切从“零”开始 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平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肠道门诊改建成发热哨点。本版摄影青年报记者 常鑫

一个温度计、一个闭环,构成了“发热哨点诊室”的标识;小小的诊室,成为了上海市民公共卫生应急的“触角”。而平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后护士孟莉芸,正和无数社区医护人员一起,守护着这张城市安全的防护网。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发热哨点火速“上岗”

无论有无发热病患都要定时上报

在上海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60%以上是在发热门诊直接诊查后确诊的。发热门诊,在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3月22日,上海市卫健委宣布,在原先117家发热门诊基础上,增设182家社区发热哨点诊室。

作为发热哨点诊室之一,杨浦区平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迅速将之前的肠道门诊改建成了一个发热哨点,4月1日起火速“上岗”。刚刚结束支援集中隔离观察点的任务门诊护士孟莉芸,第一时间转战为一名哨点护士。

“在哨点诊室,除了询问患者的临床症状外,我们还会对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患者血检也同步在诊室完成。对于明确原因引起的发热,医生予以对症治疗;不明原因引起的发热,我们会将患者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治。一旦出现疑似病例,需要第一时间上报部门。”孟莉芸告诉记者。

不管有没有发热患者,定时上报。一直到下午,孟莉芸将发热哨点诊室当日的接诊数据上报给区卫健委后,她才脱下防护服准备回家。即便没有发热患者前来就诊,孟莉芸依旧没有一丝马虎。

每日例行流调排摸

在基层社区捕捉疫情的“蛛丝马迹”

发热哨点诊室,把防疫的触角延伸到社区,与发热门诊协同,与上级医院、所在社区形成对发热患者的“闭环管理”。

不久前,社区一位居民从北京返沪,隔离结束后来医院配药。当他来到平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孟莉芸将他引导至诊室,测量体温后,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最终,这位居民排除所有的可疑情况。“虽然这位社区居民并不是来自高风险地区,但是我们在接诊、开展流调工作时,不敢有一点疏忽。”孟莉芸说。

疫情进入常态化阶段,如果没有发热患者前来就诊,孟莉芸的工作便是在医院门诊大门口,和其他两名护士一起,对所有前来就诊的患者开展流调工作。一天下来,一人就要完成三四百人的流调。孟莉芸说,目标很明确,在基层捕捉疫情的“蛛丝马迹”,力争不遗漏一个新冠肺炎患者。

眼下正值梅雨季节,又遇上申城高温日,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工作起来极其闷热。没过一会,孟莉芸全身就湿透了。由于需要长时间身穿隔离服,她通常只有在午餐时才会多喝几口水。

而在附近不少居民看来,家门口有了发热哨点诊室后,配合预检分诊、门诊转诊及家庭医生随访,发热监测功能得到了不断升级。这也让他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放心。

严格执行闭环管理

“舍小家为大家”只为一份坚守

其实,一切的一切,都从“零”开始。在成为哨点护士前,孟莉芸先是报名参加支援青浦S32申嘉湖检测站的疫情保障工作;后来又去支援集中隔离观察点工作。抗“疫”这条路上,她一直在坚持着,这也让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不过,偶尔还是会遇到一些小插曲。在隔离点工作时,有一次在接收客人办理入住登记手续时,孟莉芸碰到了两位“极度”不配合的客人。在其他客人顺利办理手续后,她让工作“小伙伴”先行撤离现场,凭着她多年与病人交流和沟通的社区工作经验,开始耐心和两位客人做解释工作。最后经过持续4小时的交流、沟通、安抚、疏导后,终于让两位客人打开心结,顺利入住。孟莉芸说:“这一刻所获得的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虽然我已筋疲力尽,但这一切都值得。”

就在支援集中隔离观察点工作期间,孟莉芸家中5岁半的女儿摔跤骨折了。但是一直到结束工作前,她并没有向医院汇报这个情况。“确实让人很感动,正是这群年轻人的坚守,让我们对战胜这场疫情越来越有信心。”党支部书记李晓琳说。

今年4月初,上海率先发布《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目标清晰明确:至2025年上海将建成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如今,深入社区的200家发热哨点诊室,成为上海市民公共卫生应急的“触角”;而有了孟莉芸这群社区医护人员的坚守,也让这道城市安全的防护网越织越密。

对话

一切从“零”开始 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青年报:从支援道口检测,到支援集中隔离观察点,再到现在的哨点工作,每个战场是不是都有着新的考验?

孟莉芸:当初支援道口工作时,正值上海最冷的时候,站在寒风中确实冷到双手直哆嗦;后来到了隔离点,从接收隔离人员到解除隔离人员、从穿脱防护服到日常消毒隔离工作、从与隔离观察人员沟通到居家隔离转运等,一切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零”的开始;现在回到医院的发热哨点,就更需要发挥自己敏锐的观察力,不能放过一丝“蛛丝马迹”。

青年报:从年初到现在,是什么动力让你一直坚持在抗“疫”一线?

孟莉芸:要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必须靠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只有团结一心,每个人尽自己所能,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才能最终战胜疫情。

其实身边很多老党员对我的鼓励很大,他们的言行中都彰显着无畏的一面。最近,我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要向这些老党员学习,更好地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考验,战斗在第一线,守护社区居民的健康。

青年报:从抗“疫”开始,就把5岁半的女儿暂时交给了家人。听说前段时间你女儿不小心摔倒骨折了,作为母亲,会不会感觉所有亏欠?

孟莉芸:当时我在隔离点工作,听到女儿骨折的消息时,心里就想立刻冲回家;但是回去了也改变不了女儿受伤的事实,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居民的健康需要我们去一起保障。将来女儿长大了,她一定会理解我,我希望到时她能以自己的妈妈为傲。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