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7月0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下“大动脉” 有群“守夜人”

申城轨交每个白天的安全行车都离不开他们的默默守护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城市轨交线路上有一群人每晚都在默默地守护它。受访者供图

截至今年1月,上海地铁里程达705公里,位居中国第一,也是世界第一。去年全年,每天有超过千万人次的乘客搭乘轨交出行。而在人群渐次归家、热闹停止后的每个深夜,轨交线路上则会迎来这样一群人,他们自称“城市守夜人”。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岗位 轨道维护

“我们也是要治病救人的”

凌晨3:30,28岁的陈西楼刚刚结束一个夜班,给9号线九亭到泗泾这段区段换钢轨,这不是个小工程,不是一个晚上就能解决的。

陈西楼是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工务分公司轨道维护三部技术管理。2015年毕业后进入地铁工作,这是第几个在轨道上度过的夜晚?他记不清了。“一周总要有两三个吧。”

地铁轨道的维护,只能在夜里列车停运了才能做。陈西楼的工作是给轨道“治病”。轨道必须保持一定的几何尺寸,如果钢轨前后左右出现高差,列车跑起来容易晃车,严重的时候甚至会跑脱。钢轨如果有伤损,任其发展下去最严重会导致断裂,造成事故。

这就需要像陈西楼这样的维保人员定期“探伤”。“装备部有探伤车,会先给轨道全线做CT,扫描看铁件内部是否健康,有伤就要治。我们也会每天巡视,统计老化损坏情况,对几何尺寸进行调整。”

曾经有老师傅说过:“干工务的,最不怕就是走路。”对于每一位技术员来说,熟悉现场设备,靠的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刚开始工作时,要检查轨道扣件伤损,陈西楼一个人在2号线长长的隧道里跋涉,2号线静安寺区间没有照明,黑暗中,眼前只有手电筒照出来的那一道光晕。每25米42根枕,一根枕上有两套扣件,他记得很清楚。在一个个安静而孤独的夜里,他沿着轨道追逐着那一点点光,仔细地确认每一个扣件的状态,再记录下来。

就是这样,日复一日的跋涉,看似枯燥的重复,当夜晚过去,迎来白天的川流,轨道上每一个不可或缺的扣件成为锁住“安全”最牢固的那点光。

陈西楼喜欢看美剧。看《权力的游戏》时,他觉得自己就是和边境守夜人一样的“城市守夜人”:“白天交给你们,夜晚交给我们。”做守夜人很辛苦,去年,他曾经因为一个项目连续两晚没有闭过眼,“真的很累。”前几天,松江新城站轨道上有积水,他连夜动了一个“大手术”,三四个施工点同时疏通了,没有影响到第二天的运营。他又觉得“特有成就感”。

陈西楼如今已是集团90后后备人才库成员。他是江苏南通人,他准备在上海一直干下去。

岗位 触网检修

“我们算不算得上逆行者?”

凌晨1:45,南京路步行街已经不复热闹。地下10米处,2号线南京东路站站台上,此时却是另一番忙碌景象。当末班车驶离,百余名来自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供电分公司的触网检修员们在站台集结,搭建接触网梯车,检查线路病害,更换部件。

“越夜越美丽。”33岁的触网检修二部经理卞建峰笑说。从凌晨1:45作业到3:30,他只嫌工作时间太短。2号线南京东路站到人民广场站有120个检查定位点,除去半小时的准备和收工时间,剩下1个多小时的有效作业时间,每次只能完成30个,全完成得花好几个晚上。

触网是什么?和电车上的“小辫子”功能一样,是给列车供电的。触网故障,列车无法运营。夏季正是容易引起触网故障的“旺季”。台风雷暴天气,空旷的户外线路易遭到雷击,一些绿化树木异物也容易入侵到线路中来,这都需要及时处理。除了白天的巡视排故,晚上则要趁着停运断电以后进行日常的检修。

卞建峰手底下管理着2号线、4号线、9号线、13号线和16号线5条线路。其中2号线和9号线都是列车频次高、客流比较大的重要线路,接触网设备磨耗也更高。“2号线大修都是夜里加班加点。换接触线的施工压力比较大,既要满足技术标准,还要保证第二天能马上投入运营。”

这个工作没有体力是做不了的。一台隔离开关就有100斤的分量,不仅要从地面运到线上,还得抬到六七米的杆上面。户外架空线路登高是风险,地下的线路,长时间在隧道里作业环境则很恶劣。辛苦是一定的。

“我们是不是跟消防员一样,也算是逆行者?大家都休息的时候,我们在坚守着岗位,特别有使命感,但压力也很大。”卞建峰说,即使不用上夜班,每天3:30,他也会准时醒,醒来就去工作群里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每天24小时有人值守,每年年初一,卞建峰也肯定在值班岗位上。无论是巡检,还是抢修,不管碰到多难的问题,总是100%在尽力。“我们也会坐地铁,是一名乘客,理解的心是共通的。”

岗位 通号维护

“解了一道特别难的奥数题”

6月18日,16号线开行直达车。对乘客来说,这只是点对点的一条简单直线,对于33岁的上海地铁维保公司通号分公司维护二部副经理俞硕润和他的同事们来说,却是解了一道特别难的“奥数题”。

16号线列车编组多样,行车组织复杂点,开通直达车的同时,要尽量减少对普通车总体运营时间的影响,需要对不同编组列车在经过不同股道时的速度进行跟踪测试,并对列车进出站的速度进行安全评估,在保障列车安全运营的前提下,通过数据比对、设备调试,测试了上百个参数,才得出了直达车运行状态的“最优解”。这样的“数学题”是控制列车与列车之间距离、行车密度的密码。从2009年至今,33岁的俞硕润已经做了无数道。除了解题,也要会应急。11号线、13号线、16号线的通信信号维护维修工作也是他的日常。

每天晚上12:30以后,是日常检修的固定时间。去年过年期间,11号线嘉定新城发生道岔故障,预计会导致30分钟的晚点。正吃着年夜饭,一声令下,大家都放下饭碗,从家里直接奔赴现场。“当天还下着雪,作业是在户外,那个晚上相当刺激。”俞硕润印象深刻,“但这是我们对乘客的一种承诺,很重。”

岗位 保洁消毒

“现在最大理想是疫情赶紧过去”

对于上海地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殷行基地车辆清洗班组保洁领班曹理想来说,他现在最大的“理想”是“疫情赶紧过去”,他想回家看一眼老婆孩子。

34岁的曹理想是江苏人,回家也就两三个小时。今年春节,他本来已经订好回乡的车票,父母、妻子和12岁的儿子,都盼着4年没回家过年的他能一起吃个团圆饭。但随着疫情的发生,作为青年突击队一员的曹理想最终决定留在上海,守护更多人的家庭。

为了疫情防控,地铁列车消毒人员的工作量成倍增加。每个深夜都要对运行线路内的800多列列车进行全面消毒,在每日一次消毒的基础上,高峰结束回库还要再封闭消毒。曹理想负责8号线的保洁消杀工作。每天下午6点开始,一直要干到第二天凌晨3点,一个晚上要给30部左右的列车消毒保洁。

春节过去了,为了保证自身安全,五一、端午,他依旧没回家。“肯定想家人的,但还是坚持一下吧,等疫情过去,再安安心心地回家看他们。”

 

 

青年报